52小说网

52小说网>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故事背景 > 第1263章 郑红旗提出方案张庆合欣然同意(第1页)

第1263章 郑红旗提出方案张庆合欣然同意(第1页)

张庆合只是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关于药厂的话,而是换了个角度,说道:“红旗啊,关于你在曹河县兼任县委书记这个安排,当初市委让你过去,主要是考虑到国有企业比重大,压力大。再加上李显平啊在曹河捂盖子,很多问题集中爆发,局面比较复杂,有着稳定局势的特殊需要。现在看来,曹河县的整体情况基本稳定了,国有企业改制平稳过渡,社会面也没出什么大乱子。你在关键时刻,确实是发挥了关键作用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但是呢,从长远和规范的角度看,副市长兼任县委书记,毕竟只是一个过渡方案。下一步,你不可能一直这么兼着。你的工作重心,肯定要逐步转移到市政府这边来,分管的口子会更实、更具体。特别是下一步,”他略微停顿,意味深长地看着郑红旗,“我离开之后,新的领导班子肯定会有通盘的考虑。你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郑红旗自然明白张庆合要调走的事,明天的考察组谈话,他自己也要参加。他收敛了笑容,正色道:“张市长,您说的这些,我都懂,也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但是,只要我一天还是曹河县委书记,我就得尽一天的责任,就得为曹河县争取利益。虽然曹河县发展有压力,工作的难度也更大些,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各项工作基本上都理顺了。我和满仓县长配合得也很好。我还是想着,在离开曹河之前,能再为当地争取一些实实在在的项目或者政策,这样我也安心。”

两人心里都清楚,这种兼任不可能长久,郑红旗迟早要回市里。他现在强调困难,无非是想在卸任前,为曹河多争取一些资源,也为自己积累更多的政绩和口碑。

张庆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的想法,然后才回到制药厂的话题上:“红旗,关于药厂落户的事,我要给你再解释一下。最开始,省里确实有想法把新厂放在我们东原,当时市里面的考虑,也更倾向于放在受灾的平安县,算是支持灾后重建。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市里面也不能搞一刀切,剥夺其他县区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才会同意你们东洪、曹河,还有平安县,都拿出方案来竞争。这是最初的考虑,也是出于公平和调动各地积极性的目的。”

郑红旗认真地听着。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庆合坦诚地说道,“东宁市也参与了竞争,而且他们的力度非常大。先是东宁的市长亲自带队,到省制药厂去拜访;没过多久,东宁的市委书记又亲自带队去了一趟。这释放的信号非常强烈,显示了东宁势在必得的决心。红旗啊,你要知道,东宁市的经济总量、区位优势,都比我们东原要强。如果市里面不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措施,仅仅依靠常规的汇报和方案竞争,我们东原在这次争夺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郑红旗点了点头,脸色凝重起来:“是啊,东宁的实力的确比我们强。他们书记市长一起上,这个分量,省制药厂的领导不能不考虑。”

张庆合说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于书记和我经过慎重考虑,默许了瑞凤同志,利用她的一些老关系,去联络了与省制药厂的感情;也默许了朝阳同志,通过他的一些私人渠道,做了一些推动工作。说实话,”他看向郑红旗,目光坦诚,“走到后来这一步,已经不完全是我们三个县之间的竞争,也不完全是东原和东宁两市的竞争了。从某种角度上说,现在是省制药厂,因为看中了东洪县所能提供的某些特定条件,才最终决定选择在东原建厂,并且明确要求落在东洪。而不是因为省制药厂决定落户东原,我们才选择了东洪。红旗啊,这一点,逻辑关系你要搞清楚。”

郑红旗听完张庆合这番推心置腹的话,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背后还有这样一层复杂的博弈。他之前只是从市县竞争的角度看问题,觉得市里偏袒东洪,现在才明白,市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确保这个项目不流失到东宁市而去。如果拘泥于行政命令和常规流程,可能最后鸡飞蛋打,东原什么也落不下。

郑红旗沉吟了片刻,苦笑着说道:“书记,您这么一点拨,我算是明白了。这里面的水这么深。可是,”他摊了摊手,面露难色,“这个道理,我怎么回去跟我们曹河县的干部们解释?难道说,市里是靠私人关系拿下项目的?这恐怕说不出口吧。下面的同志为了这个项目,前前后后忙活了两个星期,搞接待、做方案,花了大力气,投入也不少。早知道这样,市里一开始就直接安排省制药厂去东洪考察不就完了,也省得我们白忙活一场,现在心里还有落差。”

张庆合理解地点点头:“红旗,你的难处我知道。过程确实有些波折,也有些情况不便公开说明。但是,结果是对东原全市有利的。这样吧,”他直接切入实质问题,“过程就不多讲了,谈谈条件吧。你们曹河县这次为了争取项目,前期投入大概有多少?需要市里怎么支持,你提个初步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红旗倒也干脆,不再纠缠过程,直接伸出一只手,张开五指:“市长,我也不多要。500万!市里这次不是从省里额外协调了一笔防汛抗旱专项资金吗?这笔钱,必须给我们曹河500万!我们县里今年的防汛压力也很大,河道清淤、险工险段加固,都需要钱。有了这笔钱,我也好对县里的干部群众有个交代。”

张庆合闻言,眉头微皱,伸出两根手指:“红旗,500万太多了。那笔资金市里要统筹考虑,各个县都有困难。200万,我最多给你争取200万。”

郑红旗立刻摇头:“市长,200万哪里够啊?我们前期为了迎接考察,整修道路、改善环境,就投入了不少。这样,400万!不能再少了。”

张庆合沉吟了一下,说道:“300万。这是我能做主的极限了。再多,其他县区会有意见,于书记那里也不好通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