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真解释:“是这样的,太祖爷,此子虽是我亲生,但却并非我之爱子,我最疼爱的是我的长子,只可惜,他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不得已之下,我才立了其他孩子做太子。。”
“而后来我最信的道士陶仲文同我言说,说二龙不可相见,担心我要是和太子过分亲近,会损了我的福气,也会折了他的寿命。”
朱元璋对这种封建迷信的破事儿嗤之以鼻:“这算什么?真要计较起来,咱跟老四不是天天见面吗?也没见咱把他给克死了啊。”
永乐帝:“……”
爹,听我说谢谢你。
不过,真要计较起来,永乐帝其实也不相信这事儿。
毕竟他们这一朝,建文帝活着,他活着,他儿子和他的孙子都活着,四龙同朝也没见出什么事儿啊。
朱厚熜摇了摇头:“这种事情向来是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我当年一开始是照做的,只是后来迫于母亲的压力,也为了破除外界说我们父子不和的流言,顶着压力和我那次子见了一面。”
“只是没想到,也就是这一面,那孩子便没了。”
皇帝们:“……”
不是咱说,你好像多少是有点克子命在身上的。
这才一面啊,威力这么大的吗?
朱瞻基迟疑:“……你那孩儿多少岁?”
难道是因为年龄太小夭折的?
朱厚熜叹息:“早已年满十四,生得健壮,要不然我也不敢立他为太子啊。”
太子之事,事关国本,他们家大业大的,继承人肯定要慎之又慎,以免到时候徒生事端。
要不是太子已经足岁,瞧着身体也不错,他也不敢贸然立他做太子。
皇帝们:“…………”
这预言的威力多少有点恐怖啊。
十四岁的孩子,基本已经摆脱了夭折的可能性,甚至史书上还有不少人在这个年纪已经当爹了。
“那你后来怎么做的呢?”
朱厚熜无奈:“我当时膝下还有两个儿子,只是两人都不得我喜欢,犹豫来犹豫去,还是没有挑中人,直到……我的小儿子也没了。”
皇帝们:“……”
确认了,朱厚熜真的多少带点问题。
所以,你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拿的其实是朱厚照的剧本?!
朱厚熜怅然:“为着这个,我再也不想立太子了。虽说定了那孩子做皇帝,但我始终不曾册立他,而是让他以亲王之位继承的皇位。而且,为了保证我们双方的安全,我与他此后再也不曾见过面。”
皇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