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能够使斯巴达战士在有毒、真空等极端环境下正常作战,其功能与阿斯塔特所配备的钛坦甲相差无几。
更为重要的是,雷神锤动力甲内置了继承自先行者科技的微型核聚变反应堆,能够生成强大的能量护盾,为斯巴达战士提供额外的防护。
此外,雷神锤动力甲采用了特殊型号的钛合金材料,并涂覆了防能量武器涂层,使其在防御性能上达到了极致。
然而,这些先进的技术也使得雷神锤动力甲的造价极为高昂,甚至直逼阿斯塔特所使用的铁骑型终结者。
每一套雷神锤动力甲都堪称一件艺术品,其设计与制造过程耗费了无数资源与心血。
因此,着装雷神锤动力甲后的斯巴达们,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他们的力量、速度与反应能力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几乎可以与阿斯塔特相媲美。
相比之下,辅助军中的精锐所使用的麦克普动力甲,在造价与性能上都远远不及雷神锤动力甲,甚至不及后者的万分之一。
麦克普动力甲虽然能够为战士提供基本的防护与支持,但在面对极端环境或高强度战斗时,其局限性便显露无遗。
然而,哈尔西也深知雷神锤动力甲的造价高昂这点,无疑会成为未来斯巴达战士“量产”的巨大障碍。
所以在后续的项目中,她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在不显著削弱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削减雷神锤动力甲的功能与成本。
她的目标是在保证斯巴达二期、三期战士实力的同时,降低装甲的制造难度与资源消耗,从而为未来的大规模量产铺平道路。
事实上,人类帝国·斯巴达一期在哈尔西的计划中属于“绝版产物”,甚至连尚未正式开展的二期也是如此。
在哈尔西的预想中,一、二期斯巴达部队皆属于试验性质的精英单位,其主要任务是为全面量产的三期斯巴达战士做足充分准备。
他们存在的目的,便是为哈尔西和她的研究团队,提供宝贵的数据与经验,使得三期斯巴达战士的设计与制造能够更加完善。
若以单兵实力进行比喻,斯巴达一期相当于奥林匹斯神话中的泰坦神族——
他们是力量的象征,拥有近乎无敌的战斗力,但数量稀少且难以复制。
而斯巴达二期则如同奥林匹斯诸神,虽然实力稍逊于泰坦,但依然拥有超凡的力量。
至于三期斯巴达战士,则更像是诸神与人类结合所诞生的“半神”英雄——
他们在力量与数量之间找到平衡,既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又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
毕竟想要“量产”,就必须做出取舍。
这便是为什么斯巴达一期的纸面数据,在没有植入基因种子的情况下,已然趋近于寻常阿斯塔特战士的缘故。
其身体经过最严苛的改造与强化,几乎达到了人类生理的极限,但这种极致的强化,也使得他们的制造过程极为复杂且昂贵。
而斯巴达计划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打造一支超级战士部队,更是为人类帝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哈尔西早就预见到,当斯巴达战士正式取代辅助军的时候,人类帝国的民众也将在生物部的引导下,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升华。
通过基因优化、生物强化等手段,普通人类的身体素质,将逐步向现阶段注射过茵奎斯血清的精锐战士靠拢。
这种全民进化的愿景,正是人类帝国创立的初衷之一。
人类帝国的创立,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霸权”与“扩张”,更是为了让人类能够在生理与精神上持续向正面进化,最终实现种族的全面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