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级战列舰在此时的欧洲也非常稀少,大部分国家也只有几艘。
而英国,好吧,此时英国造船水平一般,一艘都没有。
而欧洲的主力战舰则是二级战列舰,这是能够携带90门火炮的大型战舰。
此外,三级战列舰也是各国主力,英国也少量外购和自造了一些这种战舰,它是能携带六、七十门火炮的大家伙。
而俞大猷曾经因以为傲的炮舰,携带火炮低于五十门的战舰,在此时欧洲被划入第四级战列舰的范畴。
当然,这也是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主要海军力量。
其实大明主力战船的吨位介于欧洲二、三级战列舰之间,只是船只结构导致不能如欧洲战舰那样携带大量火炮。
当然,这也是现在俞大猷和魏广德要求船厂仿制欧洲战船的原因。
现在,到未来几百年,大海都属于大炮巨舰时代。
巨大的船体和大量的火炮,才是这个时代代表海洋权益的关键。
“好吧,让我再想想。
不过虽然不能派出军队去低地地区,但是给他们提供一批武器是可以的。
你尽快和他们联系,给他们提供一批军火。”
伊丽莎白此时完全冷静下来,也想到明国到这里那让人胆寒的航程。
至于尼德兰的军工业,其实也很发达,西班牙大量海军战舰也是在尼德兰建造。
尼德兰在独立后,很快就发展成为海上马车夫,靠的就是庞大的军工制造业,源源不断建造海船和大炮。
但是,这些大部分都被西班牙控制着,尼德兰的贵族和商人也缺乏反抗西班牙人的武器,他们需要想方设法从英国和法国获得。
在伊丽莎白女王放弃联络大明,让其卷入欧洲战争的时候,大明帝国国内庞大的战争机器也已经开始运转,而且还在不断加速。
随着十月临近,船厂大批崭新战船下水,分别移交东海和南海水师,极大的增强了大明水师的实力。
当最后一批为战争准备的粮食和火药分别在松江府和登州水城入库后,代表着之前的战争准备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发动。
大明帝都紫禁城,内阁首辅值房里,张科再次来到这里和魏广德商议。
随着时间临近,张科每隔两三日就会跑一趟内阁。
如此密集的造访,自然让外朝多少产生了怀疑。
知道内情的就不说了,看外界大部分人是不清楚的,甚至连户部调动大量粮草的事儿都不知晓。
但是,京城内外关于朝廷可能会派军队惩戒倭国的流言,却早已传开。
其实,这个流言最初传出来的时候,让锦衣卫很是紧张了片刻。
不过之后,在魏广德授意下,锦衣卫开始推波助澜。
不能明说要攻打倭国,但是通过流言的方式先传递一下,等时机成熟,皇帝下旨出征的时候,民间的情绪就不会那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