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这位是制程集成组的陈志明,他是从湾积电时期就跟随我的老部下,精通Fi晶体管结构优化、多重曝光技术和制程节点迁移。”
朱仙庄科技园,一间明亮宽敞的会议室内,梁劲松指着一旁的中年男人介绍道。
“陈先生,欢迎加入星源科技。”
陈延森伸出右手,面带微笑地说道。
“老板,您好!能入职星源科技,我很荣幸。”陈志明看上去四十多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快步上前与陈延森握手。
“老板,这位是光刻技术组的王峻伟,之前在湾积电、山星,对DUV光刻机的工艺窗口优化、光源掩模协同技术都非常了解,并且参与过EUV光刻机的预研调试工作。”
梁劲松继续介绍着,顺势将身旁另一位中年男人引到陈延森面前。
当年他从湾积电离职时,一次性带走了近30人的团队。
这次他又从山星挖走了23人,涵盖器件物理、良率提升、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每个人都是履历光鲜的行业专家。
这是一支混合精英队伍,能够加速先进制程技术的移植,推动专利规避、量产落地等关键环节的突破。
芯片制造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多技术协同配合的产业,即便是梁劲松,也无法单打独斗。
“感谢各位对星源科技的信任,梁总应该已经跟大家沟通过了,未来两年大家的工作地点会安排在沪城,等庐州的芯片生产基地落成后,再统一调整工作地。”
陈延森与众人逐一握手寒暄,随即补充道:“诸位请放心,星源科技虽是刚成立的半导体企业,总部也设在国内,但我可以保证,所有人的薪资待遇和福利,都会超过国际水平。”
“老板,梁总在汉城时就跟我们提过这些安排了,没问题。”
陈志明笑着应道。
“两地同步推进,确实能加快芯片量产的进度。”
王峻伟等人也纷纷点头附和,表示认同。
打工嘛,当然是谁给的钱多,就给谁做事咯。
更何况,由自家老大担任星源科技CEO,显然可以获得更快的晋升速度。
因此,梁劲松在劝说旧部时,几乎没费什么力气。
这帮在湾积电时就与他并肩作战的技术骨干,大多爽快地递交了辞呈,带着积累多年的经验和资源,转身加入了星源科技。
十几分钟后,除了梁劲松,其他人都自觉地退了出去,前往一楼的人事部办理入职手续,顺便去地下停车场选车。
“老梁,坐!”
陈延森抬手示意,接着从柜子里取来一罐冻顶茶,推到梁劲松桌前:“说是湾岛的名茶,不过我平时不怎么喝乌龙茶,送你了。”
梁劲松起初面露迟疑,待看清包装和品牌后,眼前不由一亮,连忙接过来揣进了兜里。
这可是鹿谷乡的极品,由大师亲自炒制,一两起码要好几万。
以他的收入虽说买得起,却实在舍不得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