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齐衡这样的男子,内心里,想的更多的,还是自身功名。
怪不得前朝时期,被世人誉为诗圣的杜甫就曾写下过那么一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这话,张桂芬也只能在心里说说。
毕竟,她也属于‘朱门’里的子女。
但或许因为从小的家教不同,也或许因为,与她最为亲近的两个男人,卫渊与张辅,都是那种忧国忧民,甘愿为国戍边,不惜辛劳的人物。
所以,在她心里看来,正因为自己是‘朱门’子女,才更应该去关注那些,即将被‘冻死的贫骨’。
——
皇城,宣政殿里。
太子赵曦正在看着最近八百里传来的加急战报,是关于大名府的情况。
此刻,六部尚书、范纯仁、韩章等一众擎天柱石,都端坐在赵曦身前。
过了会儿,赵曦将战报放在案桌上,面色平静地询问道:
“诸位,这份战报,想必你们都看了吧?你们觉得,秦振能赢吗?”
能赢吗?
这谁敢说啊?
但是,自朝廷决定,要增兵大名府,想要在那個地方击溃辽军部分主力之后,他们就一直在等着大名府那边的动作。
如今,秦振主动出击,若能胜,必然振奋民心。
“殿下,胜败如何暂且不论,但是依老臣来看,此战必须要打,而且,我军也必须要主动出击,不能再一味被动挨打了。”
韩章缓缓开口。
自辽国南下以来,周国的军队,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如今,各地方军队好不容易缓过神来,确实该主动出击了。
倘若大名府战役功成,则可化被动为主动,然后全面反击。
“好,既然你们觉得,这仗要打,那就让秦振放开手脚去打!”
赵曦虽然年龄还小,也或许是没有亲眼目睹什么战争。
但不管如何,他是一位不怕打仗的储君。
顿了顿。
皇城司都指挥使燕达缓缓开口道:“殿下,根据我司吏员传来消息,远在江南的卫侯,不日前给秦振将军写了封书信。”
“信中的内容,是想提醒秦振将军,某要因小失大,大名府一战,应当要谨慎而为,切勿过于激进。”
范纯仁好奇道:“什么叫做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