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会儿,林兆远来到卫渊身旁询问道。
后者摇头不语。
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做,才是最佳选择。
嘉佑七年十月初旬,王安石快马加鞭,将辽使之事尽数告知太子赵曦。
赵曦于第一时间召集百官商议此事。
虽然一致认为,此事乃是辽国栽赃陷害,但是,无论拿出怎样的证据,都于事无补。
辽国显然是赖上了卫渊。
百官争吵半日,才想出一个遣使去辽的法子。
但是,辽使死在了江南,死在了大周境内。
在这么个节骨眼上,谁敢去?
倘若派个不轻不重的人去,更容易被辽国抓到把柄。
十月下旬。
耶律洪基颁布圣旨,昭告天下,必为辽使之死要个公道。
与此同时,以‘勒令’的口吻,要让大周交出杀人凶手卫渊。
否则,辽国百万雄狮将严阵以待!
边疆局势冲突日益加剧。
甚至,都有小规模的白刃战发生!
十一月初旬。
大周边境朝殿里。
赵曦召集百官,共同商议此事。
一些个官吏开始大胆发言,
“殿下,我大周刚太平两年,如今官家身体抱恙,此时不宜发动战争。”
“损一人而止一战,大善也!”
“要是真与辽国一战,只怕大周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官家的身体确实”
“。”
武将听到这些言论,肺似乎都要气炸了,
“什么意思?什么叫做损一人而止一战,大善?你可知,你要损的人是谁?”
“你为什么不去辽国赴死?”
“辽使之死,本就与忠勇侯无关,要因此事,将忠勇侯交给辽国处置,你就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
“。”
说出要将卫渊交出去的那些官吏,要么极其年迈,要么极其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