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能有今日,全赖卫渊啊!
但话说回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郭颢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
“自是要提防的,只是,郭颢这厮,是咱们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将才,如果放任不用,难免可惜。”
言尽,卫渊重重唉声一叹。
从代州出来的将领,拢共就那么几個,都是过命的交情。
如果真与郭颢分道扬镳,怎能不让他感到惋惜?
“卫兄,只要是人,迟早有一日,都会变的。”
“郭颢还是小卒时,就想着要做都头,升任都头时,就想着要做雁门守将了。”
“有野心是好事,怕就怕在,他的野心,是不甘心居于你之下。”
“此前,我等来京城时,他就不止一次写信希望可以来京城看望我等,真是为了看望?”
卫渊用郭颢镇守东南时,其实徐长志就曾提过意见,但卫渊认为,毕竟是一块打拼出来的袍泽兄弟,还是值得信任的。
只是没想到,他们发迹才多久?一些人,就已经变了。
——
嘉佑六年,十二月中旬。
卫渊夫妇为宁国公顾偃开扫墓。
不知不觉间,顾偃开已经去世整整一年。
按理说,祭祀顾偃开这种事情,有顾家人操持着,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卫渊。
一来,卫渊念在顾偃开对自己有授业之恩,想着闲来无事,为他上几炷香;
二来,顾偃开临终时给卫渊的图有大用;
三来,他是因为顾偃开的原因,才担任了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
于情于理,都要来看看。
但让他不曾想到的是,就那么无意间的一个举动,却被人传了出去。
京城中人,都说卫渊重情重义。
顾偃开曾经的那些亲密下属们都不曾去探望,然而,卫渊就能做到,这不是重情重义,有恩必报是什么?
甚至这消息都传到了赵祯的耳朵里,他毫不吝啬的夸赞卫渊,
“朕的好卫卿,没有变,依旧重情重义。”
嘉佑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吐蕃首领唃厮啰携子董毡抵达汴京。
韩、文二相与张辅、卫渊等人奉皇命于城外迎接吐蕃使者。
在他们没来之前,跟随韩章等人前来迎接吐蕃使者的官吏,都忍不住私下里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