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渊缓缓起身,来到帐前,语重心长道:
“事已至此,荣兄可知,回到京城之后,该如何向勋贵交代?”
“他们竟然还敢舔着脸说告御状?告诉他们,为何就不能是倭寇所为?若想退钱财,告御状,也得让他们有命走到京城才行!”
荣显:能不聪慧么?再不聪慧,命都要没了。
“本将军来福州,不过是秉公行事,老太公,留物一事,还是免了吧。”
卫渊不好再推辞,索性随了福州百姓的心意,留下一只官靴。
于是连忙将此事告知坐在车辇里的卫渊,
“将军,此处距离福州城门,少说也得有十里地了吧?”
卫渊见这老者越说越激动,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卫渊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荣兄果真聪慧,如今东南事了,我也即将返回京城,不如邀请荣兄一道如何?”
在卫渊率领荡虏军离开福建路时,万民亲自相送。
“余下的路,还要靠您去走,请恕东南父老,不能再送了!”
“还说,军器一事,绝非倭寇所为,他们希望,咱们大周可以将他们购买军器的钱财退回,并且厚葬那平忠盛。”
“实话告诉你,即使没有陛下的旨意,这批军器,也不会安然无恙的抵达倭国。”
皇帝既无明旨,意思就是,不愿再被这种事叨扰到。
闻言,蔡襄深深作揖,“下官明白了。”
谁将百姓放在心上,百姓就会将谁放在心上。
他杀倭是为了眼前这些淳朴的百姓们吗?
有,但也有为自身利益并不纯粹是为了百姓。
忽然,来自福州城的一位德高望重得老者,向他恭敬开口道:
“如今,福建路的父老乡亲们,护您十里,祝您此去汴京,直上青云!”
蔡襄愁眉苦脸道:“原本是小事结果他们却说,要因此事,去京城告御状,若是不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下官。下官担心前程难保啊!”
卫渊刚让他进帐,就听他说道:
“几名倭使直到现在,还待在转运司衙门里,他们要求咱们大周必须要给他们一个说法。”
“将军,求您,留下些物甚吧。”
卫渊极其强势的回应道。
显然是皇帝在背后操控。
无奈,卫渊也只得随他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