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一众吏员更是有三四百人,工部、刑部、礼部等诸司情况,大抵相同。”
朱总管会意,立即朗声道:“陛下有旨,百官起身。”
原本议论纷纷的文武百官,当看到韩章与张辅走来时,都识趣闭嘴。
王安石为何要大考?
真是想考究各级官吏做文章的水平吗?
文章做得再好不会办事有个屁用?
“然而,我查了自皇祐三年到嘉佑二年取士档案,共计取士三千两百余人。”
人才还能留中?
韩章没有制止百官的议论。
这一刻,所有人都齐齐看向王安石。
往年可都是从九寺六监开始,至于六部之事,那都是大事,要放在最后才议的啊。
只要能跟韩章混个脸熟,也就意味着,有极大可能成为京官。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一些能成为进士、同进士的人但却因数量问题,没有得到功名,一律留中,待下次春闱补考,优先录取。”
不知为何,只要有人能怼韩章,他就会感到心情惬意。
“按照我朝制度,吏部员外郎、郎中各设一人,然而吏部却设有三名郎中,五名员外郎。”
这让卫渊感到好奇。
王安石神情淡定,似乎眼前一幕,他早有预料。
“然而官吏若是品行能力不足,就会成为百姓的累赘。”
“就从。吏部开始吧。”
估计户部衙门看大门的人,就是姓‘海’。
言谈间,二人已经一同迈进宣德门,正朝着紫宸殿的方向走去。
好在,随着通敌叛国案落幕后,户部也有了钱粮,有钱,一些麻烦事,便不足以称为麻烦。
“韩相公此言差矣,国朝养士是为天下百姓。”
今儿个,他们算是长见识了。
“与往年一样,各司先议一议今年未曾解决之事,由中书省定个章程。”
像是一些藩王,都没有资格。
百官一愣。
这哥们,不愧是虎逼啊,初到京城,人情世故还没整明白,打算就将所有人都给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