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儿,就这一点了,以后不要再来了,我们自己都吃不上干的了。”
就在这时,掌柜的拿出一盘残羹剩饭,小心地倒进赵三手中的碗里。
生怕撒出来。
“掌柜的,赵三儿感谢您的大恩大德。”
赵三跪了下来。
要不是人都要饿死了,他也不会厚着脸皮来找老东家。
“赵三,你怎么不去内城试试,旗人手中总有吃的吧。”
“孙爷啊,咋没去过呢,内城已经不给咱们进了,听说旗人都要往外面跑,他们已经几个月没有领到饷银了。
就他们那点旗饷,又能买多少米啊。”
赵三唉声叹气地说道。
京城的萧条从粮食开始,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
因为京城本来就是依靠从外面输送各种物资进来维持运转,不光光是粮食。
而现在输入的东西少了,经济自然就出了问题。
满清朝廷就没有几个懂经济的。
他们只知道灾年要赈灾。
只知道将现在的困难归结为兵祸。
一到灾年,百姓冻饿而死那都是正常的事情。
最后汇总上来也不过是一长串数字。
“步军衙门招募埋尸人了,一天四个馒头……”
回去的路上,一个敲着铜锣的老卒边走边喊。
已经有一大票人上前询问。
赵三儿赶紧凑过去问报名的地方。
等到他赶过去的时候,这里已经排起了数百步的长队。
就这样,还不断有人赶过来。
报名非常简单,领取一个竹筹子,收了多少尸体,送到乱葬岗的时候会有官员在筹子上做上标记。
也许是城外的饥民尸体实在是太多了。
排在数百步外的赵三儿真的就被录用了。
一大群人拖着扁担和绳索出城了,也有人推着板车。
大家自己找人组队,形成一个个小组,收尸这样的工作一个人是做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