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依托石碌铁矿再打造一个煤铁共同体来。
短期内,我们的钢铁还有缺口。”
“另外,交州的水利资源丰富,元江(红河)和沱江(黑水河)的上游可以修建水坝。
这虽然是大工程,但是能够很好地改善交州经常洪水泛滥的问题。
治理了洪水,这里又将成为我华族的另外一个大粮仓。”
元江三角洲在后世就是重要的粮仓,这里和湄公河三角洲养活了安南上亿人口。
但是此时元江还没有被治服,经常泛滥成灾,修建水坝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以后华族的水电技术成熟了,还可以在上游修建水电站。
“是的,元首,民以食为天,咱们的粮食现在需要大量进口,这不是长久之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属下也觉得,粮食自给自足才是最稳妥的。”
彭玉麟道。
他知道华族每年需要用大量的资金从南洋地区进口粮食。
很多南洋的华商因此大发横财。
他们从华族进口紧俏的商品卖给洋人,然后从当地收购木材、粮食、矿产等商品贩卖到华族的港口。
董良点头道:“雪琴说的没错,粮食这样关系到我们国家安全的物资绝对不能控制在别人的手中。”
“对了,元首,您执意要先攻打南洋,再北上推翻满清,难道是因为粮食的问题?”
彭玉麟突然想到董良先南后北战略的重要意义。
他知道北方在粮食上一直依赖南方的反哺。
大明朝的时候,朝廷每年就要从南方调运大量的漕粮。
等到满清时期,依然如此。
华族要想推翻满清容易,但是要想让北方安定,必须要有粮食才行。
而且华族要接手的不仅仅是华北平原,还有关外,还有茫茫草原。
在茫茫草原戈壁上,哪怕是只驻扎两万军队,一年消耗的物资成本可能是本土的十倍。
因为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董良的这个战略目标还从来没有跟彭玉麟说过,因此当彭玉麟猜出来的时候,董良也感到十分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