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族的模式下,百姓显然能够生活得更好,前提是要推翻原本的模式。
季忠林将左季高带到了自己的书房,两人相对而左,一个老仆上来倒了茶水。
“季高,如今乱世已起,你这样有能力的人,将来有望晋升宰辅之位。
只是你的脾气要稍微改改,将棱角磨一磨,只要不改了自己的本质便可。”
季忠林对左季高来说亦师亦友,两人的关系很好,季忠林知道左季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季先生,我已经四十几岁,性格早就成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华族要是容不下我这头倔骡子,那我便回书院来教书,到时候先生可愿意收留我?”
左季高道。
季忠林抿了一口茶笑道:“那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书院就缺少你这样的先生。
而且我们书院马上就要扩建。
陈澧来了一趟书院。
我跟他讹了一笔经费,岳麓书院将改为官民共办。”
“陈澧这个人倒是个有想法的,在两广名气够大,但是论学术,不一定比得上先生。
先生要是出山,这学部的总长,您也能做。”
左季高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跟你一样都改不了自己的性子,我要是去学部,那么底下的那些大学堂就要造反了。
这样也好,咱们能够从官府得到固定的资金,还能从校友那里募集资金,山长还是自己选,不用看官府的脸色教学。”
左季高点头认可,虽然他现在是官方的人,但是他也觉得书院应该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地方,不能人云亦云,这天下不缺少从众之人,缺少的不同的声音。
“季先生,这次华族遴选官员,我觉得先生可以动员一下,有些人已经在书院学习很久,应该出去历练一下。
这次在福州听到一个工作方法叫做田园工作法,就是让官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工作,倾听那些普通百姓的心声,去发现自己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左季高今天到书院纯粹就是探望一下季先生。
他很快就要启程去四川,面见胡林翼,离开书院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
他暂时住在橘子洲上的驿站,现在叫招待所。
从书院下到岸边的码头,坐渡船一炷香时间就到了。
周氏跟招待所的人订了几个菜,等他回来吃饭。
两人的儿女都留在福州的家中,长女左孝瑜已经二十二岁嫁给了陶澍的独子陶桄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