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段描述,蜀汉遗臣陈寿选择了一笔带过,而张苏二人在此后就好像人间蒸发一般,和自己资助的种子选手再无任何交集。
可能连陈寿与后来的罗贯中对此都产生了怀疑,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商人历来无利不起早,比如早年的吕不韦就干了一笔非常好的投资,那回报高得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数得上号的。
当年,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这便是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处了。
吕不韦于是归家与父亲说:“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
吕不韦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无数。”
吕不韦说:“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随后,吕不韦资助异人,帮他坐上秦国的王位,自己也成为了秦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呀。
所以,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他们如果真在刘备还是一介布衣时就展开了天使投资,那张苏二人应该在刘备发迹后前来投靠收取回报才对,就算不幸身故,也会嘱咐他后人前来才对。
但后面几乎没有他们的记载,像是后面举家资助刘备的糜家,好些人可是都当了蜀汉的朝廷重臣呀,在蜀汉举足轻重。
而且他们为什么偏偏资助刘备这个白衣,可以找一个更厉害的些呀,当着是刘备开挂了,别人看他奇异,直接送钱,送马?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刘备勒索了他们,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还想要回报?
而且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相遇的时候,刘备并没有穷得买草鞋。
少年的时候刘备确实挺辛苦,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
但到了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将他和刘德然同等对待。此举招致刘元起妻子的不满,刘元起说:“我们宗族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个平常人。”
公孙瓒与刘备结交为好友,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将公孙瓒视作兄长。
后来,刘备回到老家,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
大家看他身长七尺五寸,两手下垂等到膝盖,能看见自己的耳朵,很是惊讶。
当然,这是夸张了些,但刘备的外貌定然有些异于常人。
他不爱说话,可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
所以,当地豪侠都争着依附刘备,他相当于涿县的带头大哥。
放到后世也点像是地痞流氓的老大,或者帮派的龙头。
这一年,伴随这黄巾起义,刘备开始起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