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顾太后的多次诏令,坚决推辞,大臣们不断向太后建议,王莽推辞再三之后最终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
这呀的,两万八千户,比霍光还牛了。
太皇太后乃下诏曰:“大司马新都侯莽三世为三公,典周公之职,建万世策,功德为忠臣宗,化流海内,远人慕义,越裳氏重译献白雉。
其以召陵,新息二县户二万八千益封莽,复其后嗣,畴其爵邑,封功如萧相国。以莽为太傅,干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
此外,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当中最重要的位置。
他们四个人共同担任辅政大臣,掌握着朝廷的大权,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朝廷中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决策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发展方向。他们的行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评价。他们的政治野心也越来越明显和强大。
在这个时期里,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无遗,他开始排除异己,铲除那些触犯和怨恨自己的人,大力提拔依附自己的人,并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党羽。
他利用孔光的上奏影响力作为自己排斥异己的工具,他甚至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评价。
政治野心也越来越明显和强大,甄丰以高位姿态坐镇中央,作为少傅,他的地位凌驾于所有公卿之上。
王莽,作为安汉公,以及四辅平决的决策者,独揽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王莽建议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进行大规模的封赏。这些封赏不仅是对他们的荣誉,也是对他们祖先的敬仰和尊重。
接下来,王莽提出应该表彰在职官员,提升宗庙的礼乐,让百姓以及孤寡老弱都得到恩惠。这些措施不仅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也可以让人们更加敬仰和尊重朝廷。
同时,王莽建议对平民士人实施优惠政策,以重新赢得全大汉的赞誉。这些政策将使社会各个阶层都受益,从而加强朝廷的统治地位。
其次,王莽建议太皇太后王政君以身作则,过简朴的生活,并捐出钱财百万、田地三十顷以救助民众。
这将会引发百官的仿效,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每当遭遇水旱灾害,王莽都以身作则,只吃素食,不饮酒吃肉……
这么看,这简直是活着的圣人,大家看,这人在发光,全身都在发光……
在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离失所。
在王莽的带领下,二百三十名官民捐出土地和住宅来救济灾民。在灾区,他们普遍减免了租税,并为灾民提供了充分的抚恤。
还撤销了安定郡的呼池苑,将其改为安民县,用来安置灾民。甚至在长安城中,王莽也为灾民建造了一千套住宅。
大司徒司直陈崇为了宣传王莽的功德,上表称赞他的伟业,说他可以与古代的圣人相媲美。
陈崇的赞誉让王莽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更加广泛,他的善举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不得不说,假王莽遵循历史的脚步,做得非常好,一步步向着最高的位置走去,他掩盖自己的野心,导致许多人最多以为他只是下一个霍光。
王莽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自己的权力,于是将汉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并且禁止他们回到京师。
夜晚,长安城,王莽的嫡长子王宇的府邸内,此时的王宇已经23岁了,王莽47岁,这么一算,应该是14岁的时候生的他。
男子14岁能生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