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军胆子够大,将河西精骑全部压上,在居延附近跟李陵铁血兵团来个里应外合,决一死战,说不定能重演一次漠北大捷,将匈奴再次彻底打回原形。
当然,这些前提是汉武帝刘彻要有这样的心胸和雅量。
汉武帝沉默了,考虑片刻之后,说道:“伱这一切的推算,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匈奴单于调集大军围攻李陵,万一他逃了,不调集大军围攻呢?
退一步说,如果匈奴单于不跑,真像是你说的,调集大军围攻李陵,他撑得住这么久吗?河西大军还没有到,他就被全歼了,这怎么办?
又或者他看着你大军来了,跑了,这不是白白浪费了?河西全军压上,他万一来个声东击西,弄不好河西又成为匈奴的了。”
刘瀚还是不死心,“那就留下一部分人防守,其他全部压上,就算败了也不至于大败,胜了便是大胜呀。”
“这样吧,等过几日贰师将军的战报来了,咱们再讨论具体如何吧!”
汉武帝说着,打了几个哈欠,“朕有些困了,你也下去休息吧。”
“陛下!”刘瀚还想说,汉武帝脸色微微一冷,“怎么,就因为你不败,就能一直不败吗?连朕都要听你的?”
“不敢!臣告辞!”
刘瀚慢慢走出宫殿,抬头看见夜空,星星很亮,他终究是明白了,汉武帝是帝王,是政客。
李陵败亡,那是必然的,后面他被追击这个消息汉军肯定早就收到了,汉长城拥有完备的烽燧警讯系统,通常是一处有警,则处处支援,以免胡骑长驱直入。
匈奴这么多大军在居延塞外百里处徘徊了数日,这怎么可能不被汉边防军发现?
当时长城的烽火应该早已燃遍了河西,但很显然汉军并没有接到出塞救援李陵的命令,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汉武帝压根就是想让李陵“死战”,或者说“战死”。
可以想象,如果李陵持此骄人战绩威风八面的杀回塞内,那么当初汉武帝多次重用大舅子李广利岂不成了一个大笑话?
这对汉武帝的英明决策简直是种侮辱与挑衅,是赤裸裸的打他的脸,所以李陵必须死。
不过作为雄才伟略又极好面子的汉武大帝,他当然不会像李广利那样明目张胆的干坏事儿,按兵不动借刀杀人,这才是厚黑政客之最高境界。
当然,里面不乏有李广利、路博德、公孙敖的小心思,一个后辈如此耀眼,那衬托他们多么平凡?
霍去病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更何况有一个刘瀚压着他们,再出一个,那谁受得了?他们的光芒只会被掩盖得无比暗淡。
想明白的刘瀚感觉有些冷,也有些失望,人总是自私的,大汉目前的将领纵然爱国,可只是出于对君王的忠诚,他们打仗更多的想要光宗耀祖,荣华富贵,裂土封侯……
他们更多的是为了钱、权、名望打仗,为了这些拼搏,而不是信仰……
或许有把大汉和百姓放在第一位的大汉将军,但不多。
这也不怪他们,人性是自私的,信仰是要经过血与火的淬炼的,是要一代代人传承培养的……
他终究没有再次上奏章了,只是待在家中,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果然,十日之后,李陵被匈奴大军围困,一路南撤退,危在旦夕的消息传过来了。
未央宫,尚书房内,几个人小声的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