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衣令,掌服侍皇帝更衣;
尚食令,掌服侍皇帝饮食;
尚沐令,掌皇帝洗浴;
尚席令,掌皇帝就寝用具;
尚书令,掌宫书发启、呈送皇帝;
太官令,掌烹调皇帝饮食;主御膳食;
宦者令,掌宫中诸宦官;
谒者令,掌内宫导引、接待、典仪等;
太医令,掌皇帝与后宫医药;
乐府令,掌宫廷音乐的排练、演奏、整理,以及音乐艺人的管理;
永巷令,掌后宫宦官、宫女的生活,以及宫人犯罪的惩处。
其三、罢黜百官,废除雍州建制,迎雍三府十六院入朝,升为朝阁。
朝阁与原本的州阁改动并不大,因为直接减去了州这一级,基本上只是将原先的“州”字改为“国”字。如旦,他现在就是国尉,陈平就是国宰,或称宰国。
其四、地方各郡、县、乡、里依序改制,由朝阁具体安置,预计耗时一年,在改制前,维持旧制不便。
这一点其实无甚好说的,现在的大秦除已经改革完成的雍九郡外,只剩下陇西、北地、内史三郡,若不是内史郡的结构过于庞大,这项工作甚至不需要一年之久。
其五、分割国库与内库,皇家享国之供奉,却不可再视国产为私产。
其六、细化二十级军功爵制为二十级功爵制,爵律由法务府制定,军务及政务二府评定,内阁代皇帝授予。
改革完成以后,扶苏当朝任命五寺人选。
奉常徐非臣,宗正高,太仆李泊,少府李超,卫尉司马欣。
教人以外的是,李恪以源君之尊并没有替代陈平的位置主持国政,而是受领了第一任内相,为内阁主臣。
这显然是李恪与扶苏共议的结果,从源头上堵绝了十六相制虚设的可能,至于有没有用,就只有后人才知道了。
……
大改之后,统一问题就被整体提上了日程。
秦二世十六年端月,阁会,内相恪提平逆案,二十二比零,票议通过。
二月,军务府以两关残军五万余为班底,建南军二十万,两月乃成,参谋韩信兼平南上将军,国戍章邯为裨将,辅墨军柴武部四万,兵平楚汉。
三月,军务府以原雍州戍守八万为班底,建北军二十万,亦两月成,国尉陈旦兼平北上将军,内相李恪为裨将,辅墨军田横部四万,兵平赵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