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是特别受太子朱标尊敬的那一位。
太子在皇帝那里有多大的面子,又有多大的权势,众人都知道。
所以这事儿,以宋濂为首再正常不过。
说起这事儿,他们这些人就也觉得有些难受。
毕竟此前,经过他们千辛万苦的努力。
终于是说动了朱元璋开了科举。
这件事儿对于他们而言,当真是一件无与伦比的盛事。
科举才是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阶层最为重要的一个事情。
没有之一!
这是他们的根基之所在!
只要皇帝坚持以科举取士,而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他们儒家的东西。
那么别管读书人里,谁在浮浮沉沉,但有一点终究没变。
那就是整体的读书人的利益,能够被保存。
并且还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壮大。
尤其是一个国家经历了几个皇帝之后,更是如此。
随着那些在战场上,追随着皇帝的开国功勋们,一个个的去世,位置腾出来。
到了后面,从朝到地方,占据主导地位的一定是他们读书人!
这点原因倒也简单!
毕竟开国之战,一般而言只有一次。
但是科举往往三年取士一次。
还在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气。
会有无数的人,为之皓首穷经。
只要把读书和做官联系到一起,儒家的地位就牢不可破!
这自然是他们这些人所积极推动的事儿。
而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之下,洪武皇帝终于开了科举。
他们以为终于是大获全胜了。
今后都不必再为这个事多操心。
哪能想到,这一次科举之后,皇帝老儿直接就把科举给停了。
非要说科举取士,取的都是庸才。
一个个看起来名头不小,却那都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