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萼,”
“臣在!”
“立即谕令海军提督郑布,命他率三卫人马择时南下。记得,抓紧时间,万一错过了季节拖到明年,朕可要找他的麻烦。”
“是!”
这几年打仗,军饷和粮草倒是不用太过担心了。
去吕宋,可下令台湾备些军粮,而且石塘港本身也有储粮。要是朱凤让这些粮草有失,那估计能吓得他畏罪自杀。
军饷同样不缺。
户部已有存银超过四千万两,紧急拨付三百万两,这是小意思。
还有那个官银走私……也有脏银。
朱厚照心里仍盘算着呢,这件事绝对不小,否则张璁不会拿出那样的奏本在这个时候忽然上奏。
既然他知道事情不小,也该知道,有些人可以留,但是吞了的脏银,多多少少要给他追回来一些。
不说全部,但七八成肯定要有。
哪怕被花完、没那么多钱了,那叫那些贪官变卖家当也要给凑出来!
所以银两还好。
其实现在大明小规模的用兵,在朝堂上已经不会有很大的反对声,这其中当然是因为朱厚照掌控朝堂比较严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的确也不会真的打到民不聊生。
随着高产作物的推广、土地兼并的清理,已经让大明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农业生产力虽没有质的提升,但兴修水利、外加一年一年的勤勤恳恳,现在大明储存粮食的仓库个个都满满当当。
再有,河套、四川、荆襄以及台湾,这些地方加起来释放出的耕地已经超过四千万亩,并且都是很好的农田。
所以如今大明如果有个全年粮食总收成的话,那比之弘治年间至少是要翻一番的。
这同样体现在全国岁入上,仅算粮食,正德十八年,大明夏秋两季便已突破六千万石,这已经是巅峰时的两倍,而且要知道朝廷是在逐步减少‘粮食税收’的。
是的,减少征收粮食,而逐步转为白银,这在江南已经开始了,商业繁荣带来了白银被普遍使用,自然就有了税收从本色到折色的转换条件。
所以税收白银化,应当为期不远。
至于说粮食收不够,这根本不必担心,
因为有日本银山,有海贸收入,还有盐、茶、铁税,海关税等,大明每年的白银收入超过四千万两。
白银,三五两的存着是钱,三五千万两的,其实就是个金属。你得花出去呀,花出去才是钱,给官员涨俸禄是一条,减免赋税也是一条。
这些年来,凡是哪边说遭了灾的,一道旨意,三年的赋税就免了,遇上大洪水这样的大灾的,那朝廷还会贴补一些进去。
朱厚照从来都不当守财奴,否则天天挖银山,挖了十年了,又怎么会只有四千万两存银?
而这些年来,大明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轻徭薄赋,所以哪怕这边打个仗,老百姓也不会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