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走居庸关路线,按照正常的速度行军,从宣府到大同,需要七至八日,再到京师,又需要七至八日。
紫荆关路线则好一些,因为大同至蔚州这一段路是较为平坦的。骑马行进,四日即可抵达蔚州。稍作休整,等一等后方部队,再过两日就能到紫荆关。
部队行军是一方面。
在此之前,他们已派出夜不收,单人独骑,日行百里飞奔入京。
正德二年九月初二日,
午后。
朱厚照下令腾骧四卫和四武营出发之后的不长时间,宫中又递进来军报。
刘瑾五十多岁的人,迈着小碎步一路向他冲过来,“陛下!宣府军报!”
“拿来朕看。”
他本来是在睡午觉,但身边太监都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叫醒他,草草扫过一眼,他说:“咱们等着吧。宣府总兵已至居庸关了。大同总兵则到蔚县,前锋估摸已到紫荆关。良乡,朕也派了增援,这一仗,朕要把蒙古草原打成我大明的牧马场!”
宣府离得近,到了居庸关之后,再过三日就可以抵达京师城下。
过后不久,良乡又有奏疏,乃是虎贲卫指挥使石奉所上。
“达延汗已经开始劫掠乡间,各处百姓奋勇抵抗……但虏势甚大……望朝廷早派天军……”朱厚照原本放下的心又揪了起来,“王炳今日刚去,最早也要到明日晚间才能抵达。虎贲卫虽扩充至七千人,但不知是否守得住。”
刘瑾缓着气说:“陛下,西有大同之兵,东有宣府之兵,京师之中还有精锐,不管他小王子这一仗打得如何都不影响大局。陛下亦不必忧虑。”
“那良乡呢?”
“陛下的眼中,那是九州万方……”
朱厚照瞥眼冷冷看了他一眼,
刘瑾也是聪明,立马改口,“良乡官民一心,小王子想任意妄为,也并非那么容易。”
事到如今,作为皇帝,他已尽己所能。
话说到尽处,乾清宫的外面,又有一个太监,领着两个宫女带些紧张、也带些欣喜的要来求见。
这个太监朱厚照有些眼熟,是永寿宫的人。
“奴婢来向陛下报喜,颜贵人要生了!”
这个消息,不必战事带给他的震撼小。
而且他有一些愣神,因为本来心思都在良乡的战事上,就是此刻,良乡县还正在战火之中。
“摆驾!”
……
……
达延汗不会再去攻城了,哪怕是小小的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