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大明嫡长子都有谁 > 第145章 初议马政(一)(第3页)

第145章 初议马政(一)(第3页)

王华哪里不想见儿子?

父子分隔两地,其中分别之苦他又怎么感受不到。

因为酷热,路上行人稀少,只有王守仁一个人背着行囊赶路,不时地还要抬起胳膊擦一擦额头的汗,那背影多少是有些落寞。

作为父亲,王华也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我儿,保重。”

“藩台不必忧伤。伯安公子为国上疏,直言边军弊病,颇有诤臣之风采,假以时日,必是国之栋梁。”

大概是这个时刻,王华才会有些怀念当初自己这儿子在家和他犟嘴、惹他生气的时候,那会儿就盼着他科举有成,光耀门楣,

现在进士是中了,但却要去贵州那种地方。

“哎。”

……

……

而在东宫。

朱厚照的心思被一封奏疏给吸引了过去。

其实太子监国之后,所表现出的锐意进取的精神给这个昏昏沉沉的大明官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各地的官员都想要把自己对于某项国政的见解送到太子桉前,所以不止王守仁这样。

但事情都要分个轻重缓急,以他朱厚照现在的能耐、这个时代的局限,他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

之前许多措施,根本上也都是治标,例如雍王、岐王奏乞田亩、不准。本质上只是停止了这项弊政,但先前已经被占据的,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没有办法,现在许多事做不了。

也总归是最近整军有些成效,他才更加多了些底气。

而今日这封奏疏却与其他不同,朱厚照想要找臣子来论一论,

上疏的人叫杨一清,原本他是弘治十五年由南京太常寺卿转任陕西巡抚,并督理陕西马政。

现在朱厚照来了,他怎么会把杨一清这种人扔到南京去浪费几年呢?他又不是王守仁,都已经四十五岁了,杨一清已经是成熟的杨一清了。

弘治十一年,左顺门之变前后,皇帝和太子大面积调任官员,当时朱厚照已经把杨一清给稍待上,升任陕西巡抚、专督陕西马政。

一年有余,终有这封《请除马政之弊疏》。

内阁及六部尚书都来了之后,朱厚照让刘瑾把这封奏疏依次给大臣们阅览,他则耐心等待。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在封建王朝,马政是绝对不能绕过去的一条关键国政。国事莫大于戎,军政莫急于马,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战马,在冷兵器时代太过重要。

如果指望整出十万或二十万的步兵、就可以在游牧民族面前称无敌,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因为人家不和你决战,就是打一下就跑,这样对于被打的这一方来说就非常的被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