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淮拄着拐棍啧啧赞叹,地方选得真不错啊。
车倒是不多,两个大巴和几台指挥车,还有几台挖机停在楼前,小心挖掘出一些断垣残壁,
人却很多,茫茫两三百号,军装和民工各占一半儿,有的在厂房布置,有的在山上,挖汽油沟。
无一不显示着这次演的花费和认真态度。
张中庭回头看着方淮不住咂嘴儿的模样,露出一丝笑容,便走向了指挥车。
我玩的就是真实。
驾驶员邱班长过来对他笑笑,掏出一盒硬中华。
“抽不?”
方淮笑着摇头:“戒了,谢谢班长。”
“戒了好。”邱班长自顾自点上一根,吞云吐雾,对着厂区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制作哦…以前我们在基层当兵,哪见过这个阵仗?演习都是让我们各个中队轮流对着一个小破房子演示器材,除了考验技术,还要考验我们的演技,一个考题,我们上去之前,要看着其他中队搞好几遍,怎么可能认真得起来?现在…时代变了啊。”
方淮却轻微地摇了摇头。
时代,才开始变呢。
以后的演习,才是真正的大阵仗。
一些训练基地里,真正为了地震演习建立起来的倾斜楼层,空地一体的实战化演练,一种情况,能有好多种装备可以选择。
高端到什么程度?
一公里的战线,十公里的准备。
别说救人了,就是改变灾害地点的地貌,也可以做到。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为难的不是做题的,是出题的。
不过,实际救援,即使在十五年以后,还是跟这个时代的演习比较贴切。
主要还是靠人携装备进入灾害现场,高科技自动化装备的微观操作能力和城市地形,还有政策限制,远未达到能够机械自动化施救的地步,否则消防员就不能叫消防员了,而应该叫“消防操作员”。
或许,会有这么一天吧。
到时候,消防员或许会脱下厚厚的战斗服,告别挥汗如雨的训练场,每日对着机器进行操作训练。
科技带来的,或许有庆幸,当然,也会有遗憾。
方淮看着周围的一切,其实挺感兴趣,拄着拐子到处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