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确实是27颗,24颗低轨道卫星,三颗同步轨道卫星。”
“也确实是在7月11日当天发射。”
“他还说,给我们俩留了两个观景的位置,问到时候要不要和他一起去。”
燕京银谷大厦,小米公司,雷钧的办公室里,听着林斌的回答,雷钧,这才将注意力落回到面前的那些文件上。
这一轮创业,除了小米,他还想着搞一个投资公司。
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接触一些国际投行的人,想挖几个人,或者是找两个合作伙伴。
接触到的人很多,谈得也很愉快。
这些人对他的想法很有兴趣,但是当这些人听完他提的要求后,又会选择装死,用一种无声的抗议,来表达对双方利益分配的不满。
但是就在这两天,那些聊过的人,又莫名其妙的找上门来,对他抛出橄榄枝,表示之前说话太冲,有什么话可以坐下来好好谈。
有什么想法,利益分配,那些都可以谈。
人不可能突然变化,除非是有值得变化的理由。
雷钧可以确认自己身上没有这种理由。
而正好公司的员工,把小米重工要发射卫星的消息告诉了他。
他就迫不及待地让林斌去联系,想要搞清楚这个到底是真还是假。
现在,确认了。
应该高兴,但总觉得有点怪。
伸手扣了扣后腰,雷钧犹犹豫豫地朝林斌问道:
“你说,他们会不会成长成三星那样的巨头啊?”
林斌翻了一个白眼,掰着手指头说道:“人家现在已经是巨头了!”
“根据我几个朋友的说法,小米重工的家电在日本已经杀出一条血路。”
“从日本的那几个老牌家电产品手里,硬生生抢到了一大块肥肉。”
“国内这边,他们已经在长三角地区站稳脚跟,打出了名头。”
“而长三角地区,聚集了我国近30%的流动人口。”
“这些流动人口回家过年,就会将小米重工的名声带回去。”
“而且是林易的产品销售,走的也是互联网模式。”
“那店铺全是他们自己的合同工,店铺开到哪里,他们的合同工和仓库就建到哪里。”
“再过几年,整个华夏都会有他们的名字。”
“除了家电,人家手里那张王牌,那款高性能电池到现在还没有彻底露出来。”
“我拿到的消息,国内好几个车企已经开始上马新能源项目。”
“甚至还有国际投行,在国际范围内寻找能够接触小米重工的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