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坐过的
斯特里格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节奏,眼睛却紧盯着场上罗伊回撤接球的动作。
这个19岁的年轻人正在右路如入无人之境,先是一个急停甩开杰里梅斯,紧接着用脚后跟巧妙分球给插上的萨尼奥尔。
“还记得1984年吗?乔丹求着要签阿迪达斯,可你们嫌他是个后卫,嫌他要专属球鞋太麻烦。”
在1984年进入NBA前,乔丹一直是阿迪达斯的忠实粉丝。
他多次公开表示:“我梦想为阿迪达斯代言,只要他们稍微匹配耐克的报价,我就会签约。”
但阿迪达斯高管认为篮球是“高个子的运动”,消费者更青睐中锋(如贾巴尔),而非后卫体型的乔丹。
乔丹希望拥有印有自己名字和标识的专属球鞋,但阿迪达斯以“新秀不值得特殊待遇”为由拒绝。
彼时阿迪达斯重心在欧洲市场,低估了NBA的潜力,甚至未给出正式报价。
米利亚乔压低声音,“现在耐克在篮球领域赚的钱,比阿迪整个足球部门都多。”
场下罗伊突然加速下底,弗雷德里克狼狈滑铲却扑了个空。
斯特里格的额头渗出细汗。
他清楚记得那份尘封的档案——1984年,阿迪达斯北美分部曾以“篮球鞋市场太小”为由,拒绝了乔丹25万美元的代言要求。
而此刻,罗伊正在用一记凌空垫球找到特雷泽盖,后者头球稍稍偏出。
“我们需要更长合约来分摊风险”斯特里格还在挣扎。
“风险?”
米利亚乔冷笑一声,指向大屏幕。
画面中罗伊从右路狂奔回防,在巴拉克即将起脚远射的瞬间,精准卡位协助达库尔完成抢断。
巴拉克恼怒地推搡了罗伊一把,两人额头几乎相抵,主裁判急忙冲过来分开他们。
“看见了吗?”
米利亚乔敲着桌面,“这孩子能为了一次防守跑四十米,跟世界级中场硬碰硬。”
他转头盯着斯特里格,“你们当年错过乔丹,就是觉得新人不够格。现在又想犯同样的错误?”
阿迪达斯绝不只是犯了一次这样的错误:
因设计意见被忽视,且不满麦迪获终身合同,科比2002年提前解约。
2003年口头协议10年1亿美元,签约时临时缩水至7000万,激怒詹姆斯转投耐克(7年9000万)。
包厢突然被一阵惊呼淹没——罗伊在右路连续变向,欣克尔被晃得摔倒在地。转播镜头特意给到场边脸色铁青的沃勒尔。
斯特里格终于松口:“如果他能保持这样的表现到赛季末”
话音未落,罗伊内收进去和齐达内、亨利之间连续几次三脚传递,在德国队禁区前反复游弋。
米利亚乔慢条斯理地合上文件夹:“等赛季结束?恐怕那时候耐克的开价就不止200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