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如履薄冰148去哄哄我汉家的东帝 > 第552章 立场问题(第2页)

第552章 立场问题(第2页)

无损于宗庙社稷稳定,对国家有好处,对先帝也有好处,于是先帝主动提出此事,作为刘荣获立为台子除菌之前的考验。

看似是多此一举,实则,却是水到渠成。

当然,除了以上两种情况——无损于宗庙社稷稳定,且在国家利益和先帝个人利益中,满足一个或两个,这两种情况外,还有第三种情况。

这么做,有损于宗庙、社稷的安稳,极有可能引发动荡;

这个时候,就要同时满足国家利益,以及先帝老爷子个人利益两个要求,这件事才有可能成行。

晁错当年拿出来的《削藩策》,就是极为典型的例子。

无论是从吴楚之乱爆发前,长安朝堂的预判,还是吴楚之乱真正爆发后的叛乱规模,都能明显看出:推动《削藩策》所引发的后果,其实是严重影响到了汉家宗庙、社稷的安稳的。

但即便如此,先帝也还是毅然决然,选择推动《削藩策》,哪怕最终闹出来个吴楚七国之乱,也仍旧在所不惜。

究其原因,便如上文所说:《削藩策》的推动,虽然动摇了汉家宗庙社稷的稳定,但无论是对汉家,还是对先帝老爷子自己,都带来了极为显著的利益。

在国家利益层面,《削藩策》无论最终是否引发宗亲诸侯叛乱,都是对汉家具备长足的积极影响的。

——没有叛乱,那就是温和手段处理掉尾大不掉的宗亲诸侯;

有叛乱,便是如真实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那样,便是通过相对体面的粗暴手段,来解决宗亲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

反正就是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只要《削藩策》被推出来,那宗亲诸侯的问题就是能解决掉。

区别只在于:宗亲诸侯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反抗后被镇压。

过去这些年——尤其是先帝驾崩,当今刘荣即位后的这些年,坊间对于当年之事,其实一直都有激烈的讨论。

有人说,先帝错在《削藩策》推动的太急,没有逐个击破,而是平等的将所有关东诸侯都当成了乐色,促使关东诸侯联合反叛,最终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也有人说,《削藩策》本身就是急于求成的策略,如果先帝能采取其他更温和的措施,最终结果,必然不至于闹到吴楚七国之乱的程度。

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据,众说纷纭,却始终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一致论调。

但对于当年的事,刘荣始终都看的无比清晰。

——《削藩策》,并非先帝一意孤行,强行推动,而是已经到了非推动不可的地步!

甚至可以说:一场吴、楚为首的关东宗亲联合叛乱,已经到了再不爆发——再拖十几二十年爆发,长安朝堂就要处理不了的地步!

试想一下。

在太祖高皇帝分封刘濞为吴王时,刘濞的吴国,虽有三郡五十三城之地,但人口却只有不到十万户、至多不超过三十万人。

之后短短四十年,吴王刘濞开铜山,私铸钱,广庇天下亡命徒;

在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时,哪怕是把吴地能战之男都押上了牌桌,却也凑出了足足三十万人的军队!

至于人口,早就从汉初,刘濞得封为吴王时的不足十万户、至多三十万,暴涨到了二十七万户,一百三十余万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