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意见,那我就叫我的法务了!”
“叫吧!把我的也叫进来!”
两个老大做好决定,法务就开始干活了。
等他们理到一半,库克端着一杯咖啡出现在林易面前,很认真的问道:“你刚才说,你也可以代工,真的吗?”
“是!”
“价格呢?我给富士康的价格是7美元,你自己看着报价!”
“15美元!”
“尼玛!”
“别骂,我可以向你保证,从我们工厂出去的产品质量,远超其他工厂,并且,在你们的计划报废期以内,不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出了计划报废期,也只会坏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点上面,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不久之前的一连串谈判,库克已经领教过林易的那些消息。
所以现在从对方嘴里听到计划报废这个词汇,他并不意外。
他更在意的,是在计划报废周期内不出问题。
产品计划报废,是一个……一个……一个不可描述的问题。
如果按照非常客观的要求,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应该取决于这个产品的主体使用材质。
材料能用多久,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就应该是多久。
但事实上是,只要这个产品一直在使用,没有坏,这个产品就会占据一个需求位置。
成千上万的产品从生产线上走出,需要有消费者购买,才能让钱流动起来。
这些产品卖不掉,钱就没法流动起来。
经济,更是无从谈起。
毕竟通用电器当年可是生产过用了80年还在运行的氨气冰箱。
为了经济,全世界都在有计划地搞计划性报废。
苹果公司自然也不会例外,乔布斯也没反对。
当然,事儿干得不能太糙,干得太糙了。
生意做不下去。
工程师们为了让苹果手机能够按计划报废,可谓是绞尽脑汁,殚精竭虑。
但他们殚精竭虑的设计,到了制造商手里,总会出现意外。
也正是因此,总是有设备在计划报废期内,在不应该被计划报废的时间,触发了应该计划报废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