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贞观公务员笔趣阁免费阅读全文无弹窗 > 第178章 梦中的朋友(第4页)

第178章 梦中的朋友(第4页)

在没有海水晒盐之法以前,大唐所用的盐,基本上来自于蜀中。

其实,唐朝中后期也有煮海为盐,也就是海盐、井盐、池盐三种都有。

而贞观时期,还是以池盐为主。

池盐分布在河东道、关内道、陇右道三块区域。

《新唐书》记载的池盐又十八处,而后来的史学家们研究之后,觉得有二十余处。

其中河东蒲州池盐产盐量最大,主要负责供应京师长安。

而如今,有了海水晒盐之法。

东南沿海之地的海水盐田多了起来,海盐的产量和池盐的产量几乎是一样的。

大唐的白盐储存量被直线拉高,盐的价格也就降低了不少。

最起码,普通百姓们也能吃上粗盐,一些稍微有些办法,有些钱财的,还会用盐来腌制咸菜。

河南道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都有设立盐田,分别为三个盐商购买盐引建立了盐田。

海水晒盐的海盐就像是捞沙子一样,就从哪盐田里面掏出来,如此简单的制盐之法,就是这盐商见了,也是感慨不已。

这也太容易了。

不仅容易,而且产量也比较多。

一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盐田里面,都是满满一层雪白的盐。

海水晒盐之法的施行,盐田建立之后,海盐越来越多。

不少盐商已经放弃了井盐。

因为井盐的工序复杂不说,所花费的成本也比较大。

以前以井盐为主要产盐的盐商,也都是纷纷关闭了井盐,改为其他商业。

没办法,成本大,卖不起价。

市面上都是海盐了。

以前也有人用海水煮盐,但是费时费力不说,关键是烧掉的柴火代价不小。

算下来,也没有便宜多少。但是平阳郡王这晒盐法一出,便将所有的盐法都比下去了。

不愧是有着治世之才的平阳郡王,这等鬼斧神工一般的手法,让我等佩服啊!

盐商窦俊不断的感叹。

他出自于扶风窦氏,也算是名门。

不过,他志不在当官,因为家中已经有了好几位在朝为官的官吏,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窦俊选择了从商。

而在历史上,窦俊有一后代,叫做窦乂,此人乃是唐德宗时期的富商,虽说不能富可敌国,却也因为非常有钱,而被记载在史册上。

这晒盐太过便利了,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把海水放进盐田,然后太阳好的时候,晒上几天,就可以捞出盐了,太阳不好的时候,也能等个半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