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兵,绕道奇袭董毡。”木征不容置疑的说道。
“诺。”两人齐齐一礼。
几乎同一时间。
迭州,中军大帐。
董毡望着手中书信,尽是迟疑之色。
千余字的书信,主要还是谴责、态度、告诫、安抚几部分。
区别就在于,关于态度一项,江昭希望他退兵廓州。
不出十日,熙河大军就能南下。
届时,两方人马找个时间详细洽谈,洗去往日的误会。
“退兵吧。”约莫半柱香,董毡下令道。
退兵,算是目前的最优选择。
大将仁多保忠已死,入侵熙河的三万大军仅剩下万余。
夺取迭州的决策已经失败,注定行不通。
继续僵持十几天,根本没什么意义。
与其如此,不如退兵。
一则,退兵之举能够向江昭传达议和的诚意。
二则,要是江昭不同意议和,那就转身镇守迭州,守城不出。
万余士卒守城,要想攻下来可不是一点半点的难。
一月末。
兰州,中军大帐。
自左而右,文武班列,尽皆面色严肃。
“王韶书信一封,特意说了迭州、河州的局势。”
书信放在木几上,江昭望向其余人,徐徐道:“董毡和木征,都已退兵。”
说着,堪舆图铺开,江昭直截了当的指向“湟州”。
“董毡与木征退兵,则大军不必奔波南下,可直接渡河开拓湟州。”
“一旦湟州取下,便并分两路,一路进军西宁州,一路南下廓州。”
其实,董毡退兵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木征得退兵。
一旦木征退兵,就是上上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