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朝。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丹陛之上,官家赵祯轻按膝盖,目光平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相比起以往,老年赵祯隐然多了些许肃然。
“臣韩章,有事上奏。”
左列首位,一位须发微白,风骨奇佳的紫袍大员走出。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
百官之首!
“自熙河开边以来,官家特命史馆、秘书省、翰林院一齐修史,一册名为《熙河平戎录》,记载熙河拓边史实,一册名为《资治通鉴》,记载自战国时期,延续到熙河开边合一千五百余年史实。”
“其中,《熙河平戎录》,历经三年磨勘,已然成册。”韩章手持笏板,缓缓道。
作为百官之首,韩章兼任的职务不少。
其中之一,便是监修国史。
话音未落,百官齐齐望向持笏肃立的江昭。
熙河开边,修史两册。
一册是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也即《熙河平戎录》。
一册是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也即《资治通鉴》。
其中,纪传体史书规模较小,已然修成。
至于《资治通鉴》,修史一千五百余年,起码得一二十年方才有可能修成。
《熙河平戎录》修成,意味着什么,实在一目了然。
江昭,名垂青史!
除了江昭以外,还有一大批受益者。
韩章、张辅、顾偃开、顾廷烨、王韶等人,凡是参与了开疆拓土的功臣,六品左右,几乎都可名流青史。
毕竟,彼时最大的官员也就正四品的江昭而已。
六品,已经是“重臣”级别的人物。
这些“重臣”,非常有可能被立传,诉说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