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偶尔有些官员站队,也多是小官员去赌一赌,真正的高官都得以稳健为主。
最顶尖的几位,更是以成为“托孤大臣”为主要目标。
时至今日,兖王与邕王早就斗了起来,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
秘密立储法的主要功能“免却皇子结党”,已经不起效。
但,官家尚未立嗣,适当操作一下,皇嗣的“不确定性”就还能起效。
一定程度上,这能维持皇帝的威严。
二、皇帝独自掌控立嗣权。
皇帝独掌立嗣,立谁就在皇帝一念之间,杜绝了外戚、权臣以及后宫干预。
皇帝独掌立嗣这一功能,也还有效。
皇帝独掌立嗣,也就意味着灵活立储。
如今,官家无子,灵活立储的功能自然成了“帝有子,则立储作废;帝无子,则殡天后诏书示于天下。”
皇帝不过继宗室,也有担心自己将来有子,却无皇位继承的原因。
一旦过继了宗室,那宗室可就是“正统”皇子,一样具有继承权。
经过正经流程过继的宗室,那可不是说废立就能废立的。
一旦处理不好,就是一场宫变。
而秘密立储法,却是可以让君王随时更改自己的立储意向。
甚至,哪怕皇帝无子,也不影响他随时更改自己的立储想法,这种掌控欲无疑是符合君王的习性。
三、择优而立,破除了立嫡长的束缚。
制度这个东西要符合时代发展以及社会风气。
儒学兴盛的社会,破除嫡长论不太可能,这一功能却是无效。
甚至,秘密立储法也仅仅适合“君王无子”这一特殊情况,属于是特事特办。
要想让秘密立储法一直传承,乃至于成为日后立皇储的依据,无疑是痴人说梦。
三大功能,废了一个半。
不过,这也不影响什么。
单是可稳住君王手中权势、可让诏书随时作废这两大优点,就可给君王带去难以想象的安全感。
同样,这个功能对于臣子而言也是好事。
好歹有了正统!
表面上没有确切的皇储,可实际上就是有那么一位隐藏的“正统”。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