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
“臣自庆历新政以来,夙夜忧心勤政。然岁月不饶人,目昏耳聩,已难负宰辅之责。恳请陛下恩准老臣致仕,容臣归乡养老!”
富弼说了没几句,满朝文武已然轰动起来。
百官之首致仕!
这可不是小事。
当然,但凡是明眼人都清楚,富弼的确是难以再留在中枢。
告老还乡,迟早的事情。
富弼说完了话,又一次下拜。
官家赵祯为之动容,走下丹陛:“卿乃国之柱石,常年匡扶社稷。如今,朝堂诸事皆赖卿筹谋!若卿执意归乡,朕如失臂膀,社稷如何安稳?此奏,不准。”
言罢,赵祯挥了挥手,走回丹陛之上。
富弼起身,也不再说什么,默默的退到左首之位。
三辞三让!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三辞三让的待遇。
一般来说,也唯有皇子入东宫、太子登基这种顶级的大场面,方才有三辞三让。
偶尔一些重臣,一如宰辅大相公与内阁大学士乞骸骨,也会有三辞三让的礼仪。
余下的一些臣子,几乎都是早早呈奏致仕的奏疏,常朝之上皇帝适当性的出言挽留,就会准奏。
毕竟,上演一次三辞三让,起码得三次常朝,也即半个月的时间。
唯有皇帝与太子,方才有资格让文武百官一起演戏三次,劝谏上位。
同样,也唯有宰辅大相公与内阁大学士这样位极人臣的存在,方才有资格让皇帝演戏三次,三次挽留。
此次,富大相公已经“一辞一让”,要是不出意外,两次朝会以后,百官之首的官位就会空缺出来。
不少臣子皆是注目于六位内阁大学士,望来望去。
百官之首,不知花落谁家?
经历了祭祀,一场常朝也太多可说的事情。
见无人上奏,赵祯一挥手。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