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熙河边军屡战屡胜,着实是强得有些吓人。
治平四年,更是阵斩西夏国主,开疆拓土五州之地,并让吐蕃人为之退避。
这样的战果,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厉害。
本来,辽、周、夏三方是二强一弱的格局,辽、周不相上下,西夏则是作为一种隐形的缓冲,这样的格局已经维持了几十年之久。
结果,这一格局竟是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所谓的“辽、周不相上下”,指的是辽国军事实力更强,大周经济实力更强,致使综合国力不相上下。
谁承想,大周竟然猛地变得有点能打?
格局有变,辽国自然是有点小惊慌,时不时的找点由头引起小型冲突,试探一二。
这一次的“越界耕田”冲突,本质上就是想要让大周允许使者探查边疆,从而试探边疆的真实军事实力。
“就是报纸上讲的边疆与辽国争议?”顾廷烨恍然道。
“不错。”
一道沉稳平和的声音传来。
盛长柏走近,一脸的歉意,说道:“恕我失礼。”
“使者入京,所谓何事?”顾廷烨好奇道。
盛长柏摇头,缓缓道:“使者名为萧禧,实为泛使,估计还是得几位内阁大学士与之相谈。”
泛使,也即特使,算是使者中权限最高的一批人。
“估计是忌惮边军的战力,有意试探一二。”
顾廷烨不禁慨叹道:“如今,大周一片欣欣向荣之象。若是变法可成,料来便无惧辽国,一雪前耻。”
“说起变法,至今也有六十余了天了吧?”苏辙注目于江昭,问道:“子川,不知变法进展如何?”
江昭抿着蜜水,沉吟道:“反对者不少,但支持者更多。”
“官家与子川志向一致,变法阻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章衡补充道。
历朝历代,变法都不可避免有些反对者。
熙丰变法,也自然是不缺反对者。
但,反对归反对,却几乎都不敢冒头。
究其缘由,主要就是赵策英与江昭这一君臣组合的震慑力实在太足。
废立中宫皇后,黜免内阁大学士欧阳修,黜免文臣七八十人,变法一次性贬四百官吏
但凡敢跳出来反对,官家与江阁老是的真贬人的!
苏辙点点头,也不意外。
从官家的几次事迹,他就知道这是一位能干大事业的皇帝。
这样的皇帝变法,成功率肯定是要高上不止一筹。
“说来,子瞻平时都干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