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考、岁有稽。”
“如此,便是三道账本。”
“三道账本,必须一模一样。”
“谁出了问题,就贬谁的官!”江昭重重道。
“凡事,环节可溯,追责可查!”
“最终,关于政令达成具体情况,作为政绩考核重点之一。”
“优者上,劣者下。”
话毕,政事堂为之一寂,久久无声。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皆是了然。
怪不得细化权责,监察制衡。
这一套下来,政绩、罪责可真就是一清二楚。
以往谈及政绩,无非是“教化民生”、“休养生息”来概括,没有政绩也能说出三分政绩。
反之,有了罪责也能推诿扯皮,甚至推诿给下属,让下属背锅。
考成法一来,干脆把政绩、罪责细化到了具体的某一件事上。究竟是哪一级没有完成庶政,可谓一清二楚。
关键就在于,上面人还非常容易施行政令。
一如内阁,仅需发布政令即可,六部为了更好的达成任务,自会给底下人压力。
“嘶!”
饶是大相公韩章,也不免为之一诧。
年轻人的脑子,这么好用的吗?
“上乘之策。”资政殿大学士韩绛评价道。
“吴某亦然。”东阁大学士吴充抚须一笑,附和道。
权责细化与考成法结合,单从制度上讲,绝对没问题!
“难得的吏治之策啊!”文华殿大学士唐介认可道。
越是往上走,越是知道这一套流程的厉害之处。
集贤殿大学士文彦博垂目,并未反驳。
作为见证过两次变法的人,三度入阁的老人,他也算是见多识广。
这是的确是能办实事的制度。
江昭望向几人,平和一笑。
诚然,就算是几人都反对,也不影响什么。
但要是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那自然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