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可行否?”江昭面上闪过一丝迟疑。
要想推广报纸,操纵舆论,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量产的问题。
“可行。”
仅是迟疑了一刹,江昭有了结论。
沈括《梦溪笔谈》有记载:庆历年间,平民毕昇作泥活字印刷术,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活字印刷术,早已诞生!
几十年过去,活字印刷技术仍未得到推广,无非三个原因:
其一、质地太脆。
其二、母版太贵。
其三,印刷内容鲜少变动。
质地太脆,容易勒断,典型的技术尚不成熟。
当然,这一缺点并不难解决,无非是将将泥活字印刷术的材料更替一二,作钢活字印刷术、亦或是铁活字印刷术,以古人的智慧,肯定也不难解决。
那为何没有推广这一技术呢?因为制作母版的成本太高!
一套雕版印刷,内容都是已经固定的东西,一次性可能就制作几百字的雕版就行,反观活字印刷,凡是有可能用得到的汉字都得一一制作,一套活字印刷版起码得一下子制作三五千汉字。
相较而言,活字印刷的母版自是价格高昂不少。
此外,活字印刷的最大优点是灵活,适合常规性的更改复印内容,更改得越频繁,这项技术的优势就越大。
反之,若是不怎么更改印刷内容,则是雕版印刷占优。
这个时代,读书人本就少,印刷的几乎都是关乎科考的书、文章,可能几年、几十年都不更改印刷内容,兼之活字印刷母版太过昂贵,印刷坊以盈利为主,自然不可能接受活字印刷术。
然而,这三个缺点,于朝廷而言,并不是不能忍受。
无它,朝廷制作报纸,本来就不是为了盈利!
印刷坊是为了盈利,不代表朝廷也是为了盈利。
于朝廷而言,战略意义大于一切。
既然都有了活字印刷技术,那就可行!
报纸,能搞!
至于报纸可能太贵?
只能说,这个时代的报纸,从来就不是给平民百姓读的。
“禾生。”
江昭招了招手。
“主君。”书童禾生走上前几步。
“让人去搜集两京一十四路较为有名的纸,一样搜集几张。”
江昭吩咐道:“切记,市面上买到的是什么样,就呈上来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