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晚上,王雪娇和张英山都没有怎么睡,主要是王雪娇对上次千辛万苦搞来的雷达毫无价值感到不满。
虽然冯老对她说雷达们占的那点地方,真的不算什么,也就是在雷达室里稍微多放了几个屏幕而已。
不过王雪娇一向是做事要见结果的,曹丞相说了“不能流芳百世,也得遗臭万年”,一件事做完了,好歹得留点什么下来。
那天B—2飞了一趟之后,同款雷达平静无波,王雪娇觉得自己白干了。
王雪娇气呼呼:“为什么他们研究了半天飞机,都还没有分析出结果来啊……要是再买一批废物回去,都没地方搁了。”
“要是这么容易分析出来,那我们也不会在这里啦,克格勃早就把数据拿到手了。”
张英山安慰她:“这批雷达肯定不会没有用的,军备竞赛那么多年,就算苏联解体了,他们手里的东西,也一定会克制北约的某些技术,只是我们现在暂时不知道。”
家里老人存塑料袋、瓶盖、用空的瓶子、几百年不穿的衣服,都说的是:“留着吧,万一哪天有用呢?”
那些东西大概率的价值就是成为老鼠、蟑螂的家。
但是理工科就是这么奇妙。
不管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留下的遗产经常会发生几十年前的发明突然之间大放异彩……
比如只是普通红色染料的百浪多息,忽然被发现内含杀死链球菌成份。
比如鲁米诺,1853年被合成出来,到1928年突然发现它能让血迹显形。
比如西地那非,现在谁还关心它最早被合成出来是为了治心血管疾病的,都忙着治小头充血不利的重症了。
比如米波雷达,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抛弃它了,认为它落后了,谁知道微波雷达测不着的隐形飞机,米波雷达居然能测着。
中国现在其实也不重视米波雷达了,完全没有发展它的意思。
按照正常的历史往下走,军工部门要在挨过几次重大打击之后才会想起它,慌慌张张地先从国外买来几台雷达顶一顶,同时紧急上马开发项目。
开发人员接军令状,必须在XX天内有突破。
王雪娇要是身份普通,无能为力也就忍了。
现在,她既不想受气,也想对开发人员好一点,社畜惜社畜,长时间熬夜通宵,真的会二十多岁就猝死。
王雪娇知道米波雷达的好处,其他人不知道,冯老为了攒起这个雷达专家团,真的是费尽唇舌,用尽手段。
不然各位专家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谁要专门跑来看一个已经在国际上被判定是过时技术的东西。
就算差旅费是中央情报局的预算里拨出来的,也不行。
耽误工作啊。
冯老有这个底气把人叫过来,也是因为王雪娇拿出了证据,P—18真的测到了,而“铠甲”比P—18的测距多一倍多,可以有效反制美国的隐形技术。
不然就算是他,也没办法拉这么多人过来。
王雪娇知道这一点,因此心理压力更大,如果这次的雷达还是毫无价值,什么特殊的东西都测不到,她实在没办法跟冯老交待。
从理性上她理解:雷达能不能管用,看数据都不一定有用,必须得装上以后,迎来一次飞机才能确定。
她坐在这里不睡觉,什么用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