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常的沟通总让他想起村外那片荒废的迷宫,通道狭窄交错,墙壁爬满枯藤,每一步都得试探着前行,你永远猜不透下一个转角是死路,还是另一段更曲折的岔道。
他喉头动了动,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指尖在口袋里攥成了拳。
走廊里的白炽灯忽明忽暗,灯管镇流器发出嗡嗡的杂音,像只被困住的飞虫在耳边振翅。陈树生站在AK-15身后三步远的地方,看着她金属质感的背影——肩甲上的磨损痕迹像旧伤疤,机械关节在转动时泛着冷光。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机油和铁锈的味道,混杂着走廊尽头飘来的尘土气息。
每次要同她说话,他都得在心里把词句反复掂量,像匠人打磨粗糙的木料,盼着能变得光滑些,好递到对方手里。可话一出口,就像石子投进了深不见底的古井,连一丝回音都听不到。
AK-15只是微微侧头,机械义眼的光圈在昏暗里亮了亮,随即又恢复了冰冷的沉寂。
他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方才攒起的力气仿佛瞬间被抽干,只剩下空荡荡的疲惫,像对着空气挥出的拳头,落得个满手虚空。
窗外的风越刮越紧,卷着沙砾打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像无数根细针在刺着人的神经。
陈树生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指尖无意识地抠着墙皮,石灰粉末簌簌落在手背上。
他想起方才那些没被回应的话,它们像摔碎的瓷碗,裂成一片一片的,锋利的边缘割得心里发慌。
那无形的屏障就立在他与AK-15之间,是铁打的,是石铸的,任他怎么用力冲撞,都只换来更重的反弹。他能感觉到胸腔里堵着什么,闷得喘不过气,像是暴雨前的低气压压在心头。
这无奈和挫败像潮水般漫上来,淹没了指尖的温度,淹没了眼底的光,只剩下无边无际的沉重。
走廊尽头的阴影里,蛛网在风中摇晃,如同他此刻乱糟糟的心绪,缠来绕去,找不到挣脱的出口。
而相比之下,队里其他人哪怕爱说谜语、爱装傻充愣,至少他们的耳朵还是“在线”的。
在指挥室那略显压抑的氛围里,陈树生指尖轻轻划过作战沙盘边缘的水渍,那是刚才琢磨AK-15时不小心泼洒的咖啡,还没干透,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来,让他原本有些烦躁的脑子清醒了几分。
他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跟这些人交流,虽说有时候得费点心思去猜他们话语里的弯弯绕绕,但好歹能接住他抛出的话茬,听懂那些藏在指令背后的潜台词,不至于像对着真空说话那样,憋得满肚子气无处发泄。
但要说沟通体验,Ump45那家伙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她就像是沟通界的超级天才,自带“字幕组+脑补机”双重外挂,拥有着令人惊叹的沟通能力和思维敏捷度。每次在任务部署的紧张时刻,陈树生刚把指令开头几个字慢悠悠地抛出去,Ump45那双藏在战术目镜后的眼睛就瞬间亮了起来,仿佛夜空中突然划过的流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反应速度,快得就像一道闪电,瞬间穿透了信息的迷雾,仿佛她早就通过某种神秘的直觉,预判到了后续所有内容。
就比如说,有一次在紧张的任务前夕,陈树生只是简单而平静地提了句:“明天行动路线偏北。”这句话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投入了Ump45那深邃的思维湖泊,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她的内心oS开始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超级计算机一样疯狂工作:“偏北?北风冷,冷代表敌人少穿,少穿意味着他们在寒冷环境中的行动会受到一定限制,但同时也可能因为想要快速结束战斗而采取更激进的战术。移动速度快的话,速度慢就可能带重武器,因为重武器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和操作空间,速度过快不利于精准操作。重武器代表着高威胁,高威胁就需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比如提前埋雷,埋雷的话我就要多带c4,同时还要规划好撤退路线,确保在引爆后能够安全撤离……oK,计划通。”
一套逻辑链在她的脑海中滑得跟德芙巧克力一样丝滑,陈树生话还没说完,Ump45已经迅速在战术平板上勾勒出了详细的行动方案,还拿着标注得密密麻麻的行动路线图,迈着沉稳而自信的步伐走到陈树生面前,将平板递到他手中,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笃定和从容。更让人惊讶的是,她连陈树生没说出口的补充细节都替他理顺了,仿佛她就是陈树生肚子里的蛔虫,对他的每一个想法都了如指掌。这姑娘还特爱“加戏”,偶尔会顺着他的思路脑补出些天马行空的方案,那些方案就像一群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飞鸟,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有时候离谱得能让作战参谋惊掉钢笔,但总体来说总能神奇地命中靶心,精准地踩在客观需求的点子上,比对着AK-15的“加密逻辑”省心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