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也就不拍马屁了,李世民似乎还是喜欢他的直言直语。
陛下,现阶段,西征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们既然开始向大唐的子民们科普西方之国,科普这个大地有多大。
也算是睁眼看世界。
其实,以后,也可以把封地往这些地方分封,一来,可以缓解中原之地土地兼并的隐患,二来,还能给大唐镇守边关,甚至是开疆扩土。
第三点,让西南、东南之地开发出来,以这富足之地,养着大唐的边军。
第四点,大唐也可以慢慢地把军事重地,向西南发展。
招收突厥勇士,让他们在这些地方为大唐打头阵,可以从这里接触西方。
这样一来,大唐以后往西航行,也就不必再专门绕过马六甲海峡。
也就会更方便一些。
也是一个功在千秋的事业。
陈平安还为李世民讲述了千年之后的中原,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在马六甲海峡遇到的那些危险。
有了交趾之南这个码头,完全就不必在意马六甲海峡上暗藏的危险。
李世民听完,也就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后面发展的方向,也就可以做一个调整了。
贞观六年,在总结了贞观元年至贞观五年的五年规划的成果,又要制定贞观六年至贞观十年这五年的规划。
有了陈平安的建言,李世民也打算向东南、西南的岭南发展。
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北之地乃是荒凉苦寒之地,根本就没有发展的必要。
不如大力发展岭南之地,在这里开垦荒地,多多迁移百姓,开发这些地方。
人多了。
地多了。
深山老林也就少了。
陈平安还有一个建言,为了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防止黄河泥沙俱下,以至于河床被抬高。
可以在陇右道等地耕种树木,比如柳树、杨树、松树等耐干旱的树木。
千年之后,为了防风固沙,还在西北、东北之地种出来万亩防护林呢。
只是现在腾不出手来,还无法做到给钱,招工,培育树苗,种植防护林。
你说,过几天,大唐邸报上,报道出来拜占庭帝国,还有这大唐疆域图,百姓们会是什么反应李世民有一些好奇。
任谁在知道了这个大地的真实面貌之后,恐怕都不会那么的淡然了。
陈平安想了想,回道:陛下,臣以为百姓们可能先是不相信,甚至是惊诧。
等到了解了之后,可能也就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