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越辩越明。
可是连提出道理的读书人都没有,又怎么去辩理呢
内圣外王。
只发展文学,最后的结果就是文官们的身份越来越重要。
而武将们在朝堂之上就说不上话来了。
李世民一直在筹备军机处。
就是要在这朝堂之上,兵部尚书之外,单独设立一个独属于武将们的官署。
这样一来,不仅仅方便相关的兵力调度,还能稳住武将们的身份以及权柄,更能够通过军机处来控制武将。
再加上,一个军长史在平日里掌管着军营。
武将们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他的话语权就没有多少了。
除了要参与军长史规定的训练之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将士差不多。
等到了战事,或者是赈灾,或者是外出,只要是出了军营,不管是操练,还是执行什么任务,都是将军指挥。
军长史的职权在营卫的军营之中,而不在外。
将军的职权在外而不在内。
这样也算是避免了武将们把军营当做是自己的家,把将士们养成了自己的私兵。
除此之外。
陈平安提出来的军事学院,也给了李世民一个启发。
不能文官们可以去县学学院、州学学院求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获得官职。
武将们却只能通过武举考试,直接进入了军营之中。
武将们也应该能够去学院求学,也应该读书识字明事理,更应该读《春秋》、《韬略》以及兵书。
既然能够养出来贤才,为什么就不能养出来名将呢
没有名将,那我自己培养,不就有了吗
贞观十三年的初春。
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在城外举行了一场祭祀活动。
宣布春耕开始。
其实,春耕早就开始了。
南方的春天要比北方还要早。
而越往北,春天来的也就越晚。
这时候,东北那边还没有完全解冻呢。
所以,一般都是以钦天监那边研究的吉日为准,然后举行祭祀活动,昭告天下,开春了。
可以开始翻土,可以开始春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