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明。
臣也以为,如今长孙尚书在高句丽,这吏部就少了一位能够正吏治之风的官员。
士廉公一心为国,又是当朝老臣,声望极高,自当为这吏部尚书。
魏徵都呈上来!
郭安行叉手礼道:喏。
不一会儿。
不少关于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的大部分奏章,都搬到了这大殿上。
这些奏章,自然也是副本。
至于其内容,中书门下的大臣们,六部的大臣们也都可能看到过。
李世民指着这一堆的奏章,说道:这里是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三道,从年初开始到现在的奏章。
朕看了之后,也让人归纳了一下。
诸卿也可以看一看。
郭安随即拿出这一堆奏章上面的一个账簿,发给了文武百官。
大家也都浏览起来。
通过这个账簿,很快就发现,上面写着有民部、工部、吏部、礼部、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等各个官署的职责所在的内容。
并且进行了一次数据统计,三道一共有多少官吏,其中,多少官吏是蒙荫,多少官吏是老臣,多少官吏是新晋进士等。
也有着对于江南道新修建的水渠的统计,以及今年从年初解冻之后到这四月以来的开垦良田有着多少亩,以前有多少亩等等。
还有着刑事案件,出现了多少盗匪,又有多少飞贼等等。
大家一边看,一边揣摩着圣意。
陛下想要做什么呢
李世民却又接着下令,让郭安把陇右道、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的账簿拿了出来,传阅下去。
诸卿可以看一看,以这黄河之南的地方,有着多少良田,又有多少人口。
每一年,黄河之南的地方耕种了多少亩田地,又有多大的丰收。
而黄河之北又耕种了多少田地,又有多大的丰收
再看看,又有多少地方的百姓,在二十年前,为了躲避战火,从而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住着。
如今,还有着不少躲进了深山老林里面的百姓不愿意出来的
看一看,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