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低沉地嗯了一声。
朕还是有一些难过,早知今日,就应该早一些让杜如晦在家休养。
或许,还能再活个一年半载,也能看看,这五年规划的功绩。
可惜了啊。
陈平安也只好安稳了一番。
在杜如晦的葬礼上,李世民亲自为他送行。
长安城,寒风咧咧,落雪纷飞。
今日,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因为大唐一位重臣,大唐的右仆射——杜如晦,与世长辞。
邸报用了三天时间,用了不少篇幅来报道着杜如晦的一生,以及他的功绩。
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更是让朝中的大臣们心跳加速,眼前一亮。
谁又不想死后扬名呢
当然,这个名声肯定是好的名声。
天刚蒙蒙亮,皇城东门的御道上,已经列满了整齐的队伍。
身着甲胄的禁军将士们肃然而立,铠甲在晨曦中闪耀着冷冽的光泽。
文武百官皆着素服,面含悲色,低头默哀。
他们的身后,是数以万计的百姓,他们自发地前来,为这位为国为民的智者送行。
宫门缓缓开启,李世民面容憔悴而坚毅。
他步下御阶,走到队伍的最前方,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杜如晦的灵柩之上。
那灵柩上覆盖着黄色的绸缎,上面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象征着逝者生前的尊贵与荣耀。
李世民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身穿素服,面色凝重。
他望着杜如晦的灵柩缓缓前行,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和不舍。
李世民心中充满了对杜如晦的怀念与感激。
想当年,杜如晦随他征战四方,出谋划策,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后,又在治理国家上倾注心血,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李世民声音哽咽地宣读了祭文。
他回忆了与杜如晦共度的岁月,称赞了杜如晦的才学与品德,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
祭文读罢,全场鸦雀无声,只有寒风催着白雪的沙沙声在空气中回荡。
接着,仪仗队开始前行,送杜如晦的灵柩前往墓地。
队伍缓缓移动,仿佛连时间都放慢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