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推心置腹道:“此番追随岳将军,也是久仰大名。实不相瞒,我们追随过韩世忠、吴玠,自从岳飞将军崭露头角,名扬天下后,我们就佩服不已,此番就来了,感觉有些迟了,错过许多惊心动魄。”
书生叹道:“不迟,不迟。这金兵不灭,故土未收,何来太迟一说?岳飞将军说,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如今太上皇也驾崩了,朝廷不提了,也罢。直捣黄龙,出师北伐,还于旧都,倒是眼下我大宋仁人志士的共识。岳飞将军可说了,如若连结河朔,必定出奇制胜。我们听了也感到热血沸腾。素闻太行、河朔有许多抗金义军,他们过去是山贼、草寇,打家劫舍,与官府作对,可面对金人的残暴,也有一腔忧国忧民之情。我们都佩服他们!”
普安想起一件事,就问道:“不知这刘锜将军的‘八字军’是支什么样的队伍,你们可知道?”
汉子饶有兴趣道:“这个我还真知道。八字军是建炎元年到绍兴三年,王彦率领的一支义军。最初是太行山区的老百姓,后来就投了官军,在河南、川陕等地与女真人周旋,可是不得了,一个个很有些本事,这金人可吃了不少亏。”
余下问道:“八字军,这名字从何而来?”
书生介绍道:“还记得建炎元年,王彦率抗金义士入太行山御敌﹐因面部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或作‘誓竭心力,不负赵王’八字而得名。其后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十九寨义军相继加入,人数最多至十余万,多次击败金兵。其中一万多人后由王彦率领南下,受宗泽等人节制,抗击金兵,屡建战功。金人闻风丧胆,对‘八字军’也是有所忌惮了。”
武连问道:“为何刘锜将军也带领起了‘八字军’?不是王彦么?”
汉子道:“老早跟着王彦混,在绍兴七年就跟了刘锜走南闯北。”
子午一怔,马上追问:“王彦,何许人也?”
书生眼里含泪,握了握拳头,恨恨的道:“王彦,字子才,延州绥德人。靖康之变后,为河北招抚使张所部下都统制,入太行山创建‘八字军’,部众十多万人,屡破金兵,名振河朔。建炎元年九月,率裨将岳飞等强渡黄河,取得新乡大捷。二年,亲赴临安行在面见高宗皇上,请求北伐,为朝中主和派排挤,充御营平寇统领,称病致仕。四年,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前军统制,在川陕地区平定叛乱,并与金兵、伪齐军作战,屡得胜利。绍兴五年,改知荆南府。七年,被皇上解除兵权,以洪州观察使知邵州。九年,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也就是去年撒手人寰的。真是可惜了。王彦这人可不简单,他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后受家父命赴京师,到了弓马子弟所读书,经太上皇徽宗亲试,授为清河尉。后入泾原军中,两次随种师道讨伐西夏,立有战功。这新乡大捷,可是渡河以来的第一次大捷。不过有一件事,王彦与岳飞就此不欢而散。这故事,说来话长。金人以为宋军主力来到,便出动五十余骑将王彦军队围住。此时,张所已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等人已成孤军。王彦见众寡不敌,又无外援,遂突围而出。由于形势严峻,有几位裨将带兵而逃,岳飞也因抗金方法策略不同而离开。王彦转战几十里,入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并派遣心腹联络两河豪杰,结成联盟,共同抗金。金人悬赏购求其首。王彦为预防发生意外,夜里经常换地方睡觉。实不相瞒,我便是在王彦手下做过小校的。王彦的死不瞑目让咱心灰意冷,故而就离开了军中。”
余下感同身受,神情肃穆,又问道:“刘锜将军,身世如何?”
汉子一杯酒下肚,抹了把嘴,马上介绍道:“刘锜,是德顺军人。咱早就听说,他是泸川节度使刘仲武的儿子。刘锜年纪轻轻,就随父征战,太上皇徽宗时就做了合门祗候,我也不知道这是个啥官职。高宗做了皇帝后,刘锜被授为陇右都护,还多次把西夏打得屁滚尿流,那真是痛快。后来,我听说他受到张浚的提拔,在富平与女真人打了几仗,那不含糊,是条铁汉子。你们想想看,这带兵打仗的,就盼着跟在皇上跟前,这才有出头之日,是也不是?还真是应了那句话,赶早不如赶巧,兵荒马乱,康王他身边没人,刘锜就做了护卫,一路护送,康王就抬举了刘锜,这才有了出头之日。”
普安推心置腹:“我们也参与了富平大战,刘锜将军我们是知道的,只是对他本人不甚了解。”
武连笑道:“哥哥可知道,但说无妨。”看向汉子。
汉子看向书生:“这位兄弟,一定知道。”
书生笑道:“不错,刘锜出身将门,相貌俊美,善于射箭,声如洪钟。少时随从父亲刘仲武征战,有一次,营门口水缸中盛满水,刘锜一箭射中水缸,拔出箭矢,缸中水如注涌出,刘锜随后又射出一箭,正好将原处的箭孔塞住,人们叹服其射技精湛。世传刘锜精通阴阳家,他曾于行军时行避祸就福之术,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他在扬州抗击金军时,下令将城外的民舍全部焚毁,用石灰把城墙全部涂成白色,上面写着‘完颜亮死于此地。’完颜亮性格多疑,看见后十分厌恶,于是驻扎在龟山,人数太多难以容下,由此兵变,一败涂地。”
余下笑道:“这如何与‘围魏救赵’如出一辙了,岂不闻,当年围魏救赵的故事。孙膑也在一棵大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地!’”
子午道:“何谓阴阳家?还望赐教?”
书生反问道:“阴阳家可有的说了,这可是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创始人之一,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所持见解便是:阴阳五行”。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你们可知这其中的奥妙么?”
普安叹道:“如此说来,这岂不与老太上老君所云:‘道生阳,阳生阴,阴阳生八卦,太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理,不谋而合了?”
书生摇头晃脑,喜笑颜开道:“《尚书·洪范》有云:‘五行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木生火,是因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由此木生火。;火生土,是因火灼热,由此能焚木,木被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故而火生土。;土生金,因金需隐藏在石里,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便是土生金。;金生水,因少阴之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便为金生水。;水生木,因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这便是水生木之理。”
余下大惊失色:“这说法实在高论,愧不能及。”
书生扬起袖子,举着筷子,晃来晃去。洋洋洒洒,高谈阔论道:“所谓五行相克:是因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子午四人听了一头雾水,感到诧异万分,汉子更是瞠目结舌,佩服有佳。
武连笑道:“想不到,这位兄台如此饱读诗书。”
书生摆摆手,乐个不住:“你们才多大年纪,与我称兄道弟?我今年已是知天命之年了。”
汉子顿时大惊失色,纳闷道;“什么?你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居然五十了?岂不玩笑了?”手中的筷子不觉掉在桌子上。
子午也不敢相信,凑近书生细细端详:“我看看,你别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