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几个不速之客,衣衫褴褛,神色慌张,其中一人颤抖着声音说道:“别误会,我们是逃难的,听说这里有好人愿意帮忙。”
沈晴雪见状,心中虽有戒备,但更多的是同情,她轻声对罗洋说:“看他们也不像坏人,或许真的需要帮助。”
罗洋点了点头,但并未放松警惕,他示意三人保持一定距离,同时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遇到了什么困难?”
那几人中看似领头的一位,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回答道:“我们从南边来,家乡遭遇了洪水,家园尽毁,一路逃难至此。”
“听说东海市有位好心的罗先生,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所以我们想碰碰运气。”
听到这里,罗洋心中的戒备稍微减轻了一些,他看向沈晴雪等人,见她们也都面露同情之色,便说道:“这样吧,你们先跟我们下山,到安全的地方再说。但在此之前,我需要确认你们没有恶意。”
那几人连连点头,表示愿意配合。
于是,在罗洋的带领下,一行人缓缓向山下走去。
路上,罗洋不时用眼神示意秦芳华留意周围动静,确保安全。
回到市区,罗洋先安排他们在一家旅社暂时安顿下来,并派人去核实他们的身份和遭遇。
同时,他也联系了市里的救助机构,准备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中,罗洋和沈晴雪等人一直陪伴着这些逃难者,倾听他们的故事,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
虽然这次意外的郊外历险打乱了原本的计划,但在这份突如其来的责任与关怀中,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满足。
深夜时分,当一切安排妥当后,罗洋看着沈晴雪等人疲惫却满足的脸庞,心中充满了感慨。
翌日,罗洋核实了那几个人的真实身份,的确是南方过来的人。
和平年代不应该出现逃难逃荒的事情,这次事情显然很不寻常。
这已经是跨省的事情了,罗洋本不该去管,但他担心过多的流民涌入东海市,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治安压力。
罗洋不得不将这件事情形成报告递给了市长和书记。
刘振东眉头都拧成了一个疙瘩。
罗洋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不施以援手,救助一下这些逃难的群众,不仅对本市治安形成巨大压力。
而且,不施以人道主义援助,同样对东海市高层影响巨大。
罗洋的这份报告可谓及时又准确。
刘振东马上召开了常委会,一边讨论一边群策群力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案。
“罗洋同志休假外出郊游发现了南方受灾群众流入我市的情况。”
“目前粗略估算有千人左右,这次会议就是希望各部门立刻展开调查,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同时电告他们当地政府,取得联系。”
“我们要确保每一位受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刘振东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民政部门要负责统计人数,协调住宿和食物供应;公安部门则需加强巡逻,维护治安秩序,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卫生部门也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播。”
“另外,”他转向罗洋,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感激,“罗洋同志,你作为此次事件的发现者,对情况最为熟悉,我希望你能继续协助我们,确保整个安置过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