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abin。K。I、Shostakovich。D。D于1965」
“勃列日涅夫?”
范宁盯着这封密信的抬头,皱起眉头。
令他惊讶的不仅是抬头,还有另一字迹的第二落款。
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签名也赫然在其之上!
“所以你的曾祖父在前苏联时期曾参与过《天启秘境》的研究,参与研究者还包括有肖斯塔科维奇,但某一刻,他们又联合向最高元首建言中止。。。。。。唔,这封书信得到过回应,起到过效果吗?”
“是否真正递到过勃列日涅夫那里都无从得知。”
琼摇了摇头,又咬下一口饺子。
“冷战时期两个对立阵营的军备竞赛近乎狂热,而除军工科技外,‘心灵超凡力量与神秘主义研究’同样是几代领导人十分感兴趣的领域。。。。。。一个学者,一个艺术家,其建言起到的作用恐怕十分有限。”
“从后续史料痕迹来看,‘苏联科学院蠕虫学实验室’这一机构的研究活动如期继续,并未中止,我的曾祖父仍在负责着这项工作。”
“但他很可能在背地里不着痕迹地,把《天启秘境》的研究方向引去了不利的路线,团队的两班人马分离,一班倾向于研究音乐本体,一班倾向于研究神秘主义文本、蠕虫与其他配合要素,合作逐渐产生了间隙。”
“于是研究工作在前苏联时期‘顺利地’未取得任何成功,但一个人难以决定其死后的事情进展,在苏联解体后的三十多年,在作曲家斯克里亚宾忌日的一百周年,《天启秘境》似乎又出现了。”
“对我父亲而言,这是个有希望弄清家族沾染上诅咒的缘由、甚至于彻底化解诅咒的机会。他带着年幼的我在异国定居,他辗转加入了那个致敬活动的雇佣团队,然后遭遇事故、幸存、发疯,不久又自杀,最后,事情到我这里了。”
范宁听完后沉默了一阵子:“。。。。。。难道,完成那两个条件,就能摆脱诅咒?这是你父亲自杀前告诉你的?”
“算是吧。。。。。。但我,也不能全然确定。。。。。。”琼低头摆弄着篝火中的竹签,“父亲死前的世界,已经终日充斥着‘闪念’,这些事物逼疯了他,他留下的那些话,说是‘预言’,但其实是胡言乱语也说不定。”
“能为我们具体转述一下大概吗?”若依问道。
“他说,蠕虫是因果律下注定滋生的产物,不可终结,但只有事物终末之处的蠕虫长得肥壮,毁掉《天启秘境》会让其变得干瘪,然后。。。。。。当去往秘密山峰的路标被毁,抵挡‘闪念’侵蚀的‘庇护所’将随之出现。。。。。。”
“。。。。。。”范宁思索不语。
如果说,自己的父亲范辰巽最后的那通电话,也可视作一种“遗言”的话。。。。。。
他觉得两者的遗言都悬而未定,疑团重重,又具备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之,我不能过于接近秘密山峰的峰顶,那样闪念的进展会迅速恶化,至于诅咒什么的,一切交予命运吧,路标也好,乐谱也好,若你们真在上面找到了遇难艺术家遗体或纪念活动场地,倒是确实有可能发现乐谱的,多带几个打火器吧。。。。。。”
后来一夜无话,翌日的晨光劈开云层时,范宁第一个走出了帐篷,他仰头见岩缝间悬着排排冰锥,晨光刺透时在地面折射出彩虹般的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