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偶尔打的,方便快捷,还省事。
其实按照打车费用来说,一辆车20万,每天打的50元,能打4000天,也就是10年时间。
这还不包含,一辆车的油费,保险费和保养费用,这些其实一年至少也要1万元左右。
从经济成本上来说,买车是不划算的。
可是,人啊。
总还有其他需求,特别是有了家庭之后,没车还真不行,带孩子也麻烦,出行也麻烦,不是钱能解决的。
遇到下雨下雪,打车难的时候,还是自己开车方便。
所以,有的时候,不能单纯算经济账。
就像人生不能只看钱一样。
阿珍也懂,这不还是囊中羞涩吗。
现代,车标是一个斜H,和本田很像,也不知道有什么渊源和典故。
没有什么波澜,没有什么狗血。
四个壮汉跟着,也没有不开眼的挑衅,唯一不舒服的可能就是,买车过程太快了,阿珍其实也有了意向车辆。
从进店到订车,也就几分钟,剩下的就是在办手续。
周游从门口出来,留一个人陪着办手续,然后四处查看,和国内都差不多,4S店,也大都集中在一起。
想想也是,国内汽车工业属于发展比较慢,各种模式肯定是大都参考国外的。
宝马、奔驰、奥迪,还有很多日本的品牌。
想了想,走到宝马店。
对着几辆车看价格,一边看,一边心里换算国内价格,本来想掏出手机计算的,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不能丢人,这点算术,大概还是可以的。
只是越算,心理越惊讶,怎么价格差这么多?
有些车型比国内价格居然便宜一半,实在是太吓人了,宝马X5,在美国也就40多万,韩国50多万,加上运费之类的,也能接受。
可是国内就有些夸张了,居然接近百万了,落地肯定过百万了。
没办法,很多东西周游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反正都是不差钱的人买,不割穷人韭菜就行,周游不是穷人,也不在乎。
其它几家也不去看了,都是发展的必经历程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然同等价位,不同品质的东西,也没有竞争力。
李后亮已经看晕了,他已经跟着周游买不少次车,俄罗斯也去看过,真的是千差万别,各有各的不同。
老巴不看,也不想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