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珍是想着自己全拿走了,不然再制造也是麻烦。
“那些竹筏子,本来就是你教给大家制作的,后来你哥哥又花钱买下了,我就代表村里头,说句托大的话,都给你大哥了。”
“好的,那我就谢谢二爷爷了。”
“客气啥,你对村里好,我们都记着呢。最近大家都是刚盖完房子,忙着收拾各家。我想着明天建造祠堂和学堂呢,本来还想着去问问你,有什么建议,你这不就过来了。”
“明天就开始建造了?”
“嗯,是的。”
“祠堂的话,我也不太懂,但是学堂的话,咱们可以建造一个四合院样式的房子,因为村里孩子每个年龄的都有,每年都有入学的,咱们可以多建一些房子,四合院这样最好,这样每栋房子可以放一个时期入学的孩子。您觉得呢?”
就是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嗯,还是你考虑的周到,就按你说的这个建造,那我一会去联系人,明天建学堂。”
“好的,那二爷爷,你忙着吧,我就先回去了。”
“好的,那你没事过来待着!”
“嗯嗯,好的,不用送了,快上屋吧,我走了。”
从村长家回来,赵远珍就回去了。
现在十月中旬了,温度都到了零下30多度了。再有两个多月就要过年了。
赵远澜那边还没消息,不知道还得多久处理完啊!
自己还等着他回来,准备跟三皇子见个面,谈个生意呢。
主要是这屋子里虽然又是热炕,又是火龙的,她还是冷。
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窗子,它是纸糊的,一边也不保暖,热空气留不住。
她太怀念玻璃窗子了。
但是玻璃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的她根本吃不下。
自己初来乍到,这京城之地,一个牌匾掉下来,都能压倒好几个品级官员。
自己现在毫无根基,不宜染指利益太大的生意。
万一有人眼热,或者动了不知道谁的蛋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只能找个大靠山合作。
其他的生意,只能等慢慢的摸清形势,张辛书高中以后再做。
渡口的生意不太一样。
一是,打着赵远澜的名声。
二是,这种几文钱的渡河银子,一般别人不放在眼里。等赵远珍做起来,赚钱了,他们再想染指的时候,张家已经摸透了局势,起来了。也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