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若仅仅是忍一忍、等一等,那也就罢了。
可如今的事实是,赢世民不只是暂时的容忍,而是在竭力维持太子的身份,竭力让一个本不配的人,继续稳坐储君之位。
甚至在朝会上,他一度有过犹豫。
明明心里对赢高明已是失望透顶,明明早已知道这个太子既无德行、又无能力,偏偏还是在满朝群臣的阻拦下收了手,最终还是没能把赢高明给废掉。
这不是单纯的维稳。
这是为了自己的身后名,为了一时的安稳,强行把一个废物留在储君的位置上。
说得难听点,这和养虎为患,有什么区别?
赢世民心里明明清楚。
若有一日他崩逝,赢高明真的继位,那么眼前这个大好局面,蓝田的蒸汽机、碳钢、织机、火药……
这些被李北玄一手堆砌出来的国力优势,怕是顷刻间就会被败光。
大武在中原积攒起来的威势,也会在短短数年间荡然无存。
但他依旧迟迟没把赢高明给废了。
为了避免被人说动辄废太子、乱纲常,他宁愿捏着鼻子,去保一个不堪一提的继承人。
这种选择,说白了,不是为了大武。
是为了赢世民自己的体面。
而这种短视,这种自私,在李北玄看来,就是昏聩的苗头。
毕竟换做十五年前的赢世民,搞不好直接就玄武门见,一剑攮死赢高明这个二百五了。
可如今呢?
短短十余年过去,赢世民就已经变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一方面,他依旧自诩明君,时时要为后世口碑考虑,怕别人说他多次废立、败坏纲常。
另一方面,他又明知道赢高明这个儿子不堪大用,明知道一旦继位便是国祚动荡的开始,却还是硬着头皮维持现状。
这种会在储君问题上犹豫不决,反反复复的作态,简直和十五年前的赢世民判若两人。
李北玄甚至觉得,眼下的赢世民,已经隐隐不是那个开国之君的模样。
而更像是历史上那些渐渐步入暮年的帝王。
虽仍有锐气,却已掺杂了太多心机算计与自我保护。
为了自己的一张脸面,为了不让后世骂一句夺嫡不仁,他宁可把千秋万世的江山,交给一个疯子来折腾。
这在李北玄看来,赢世民现在已经是飘了。
李北玄不想让赢世民飘得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