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子龙这番判断,屋内气氛顿时冷了下去。
他们都是锦衣卫的人,都是查案的行家里手。
在听完张子龙的这番话后,他们心中第一时间,就明白了一件事。
烈记行货,并不是下毒的第一案发现场。
毕竟,若是毒源来自这间铺子,那么必然会在糕点本体上留下痕迹。
哪怕清理得再干净,也不可能滴水不漏。
而现在,糕点本身干净得出奇,整个铺子也未有发现任何投毒用的容器或器具。
甚至连最基础的毒物残粉都找不到。
这结果十分明确。
毒,不是在铺子下的。
也就是说,执失烈的铺子,虽然卖出了那盒致命糕点。
但真正的投毒行为,至少发生在糕点被买走之后。
查到这里,案情的方向突然复杂起来。
据查,死者梁卓,是太学贡生。
昨日傍晚,他曾前往烈记行货购入一盒桂花糕,据说是要送给某青楼女子,想借此表情达意,讨好欢心。
但那名女子并未收下糕点。
于是梁卓便提着点心,失望离去。
从铺子离开到他毒发身亡,前后时间虽不算长,但也有将近四个时辰。
这期间,梁卓曾在南市闲逛,路上也曾借宿一位同窗短暂闲聊。
最后回到自家住处。
三更后突然毒发,很快死于腹痛呕血。
而这整个时间段里,梁卓并非全程独处。
他接触过人,去过多个地方,也中途休息、吃过东西。
糕点从他手中被反复提起放下,甚至极可能被人动过手脚。
换句话说,那盒致命糕点,并不是在铺子里变成致命的。
而是离开铺子之后,被人悄然动了手脚。
凶手真正动手的地方,很可能是贡生梁卓离开之后的某个节点。
而那名未收糕点的青楼女子、那个让梁卓借宿的同窗、路上与他有接触的牙行仆从、以及最终与他同住的仆人、书童,甚至可能包括途中他歇脚的茶馆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