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玄深深吸了口气,靠着榻边。
手指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眉头已经皱成了川字。
正式商路……
这四个字一在脑子里转,他的心就沉了一分。
地方互市归地方互市。
那种买卖,朝廷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派个都护或者戍将去压着。
万一出了事,也能一句地方守臣失职,就把黑锅丢回去。
可一旦变成由中央背书的朝廷级商路,那便意味着武朝要在文书上、在律令上,承认吐蕃作为平等的贸易伙伴。
要开通官路,要设立专门的互市驿站,要免税,要纳贡……
这不只是吐蕃人打秋风那么简单。
这一步,一旦走下去,吐蕃人可就有了话柄。
今天他们要设驿站,明天就能要求派使臣常驻。
后天就能要求开放更多城镇、更多边口。
而那些边关士族、边郡豪强,背后多少都和吐蕃有暗线往来。
一旦中央敕令落下,他们第一个拍手叫好。
毕竟他们能赚得盆满钵满。
可换来的是什么?
边防的安定?
军机的机密?
还是源源不断的盐、铁、粮,直接送进吐蕃人的口袋里?
想到这里,李北玄叹了口气。
“这个口子……不能开。”
他的语气不是犹疑,而是斩钉截铁。
“吐蕃人不是真的想通商,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敲门砖。”
“敲开了这扇门,他们就能顺理成章地常来常往。”
“现在他们还得绕着走,要买马要买盐,还得从灵州走野市,偷偷摸摸地谈。”
“可一旦通了官路,他们再往西往北送点货、带点兵,谁拦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