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之后,果然如李北玄所料。
随着第一口粥锅在庙前街熬开,第二口锅设在十字坊广场,第三口锅送进城隍庙前,一连三处,声势浩荡,旌旗招展,香气四溢,整个晋阳城南的气氛,终于有了变化。
先是胆子大的,偷偷摸摸跑来试探。
接着是街坊邻里互相传话,纷纷赶来。
再往后,坊门被推开了一扇又一扇,坊中居民三三两两地往外走。
各个端着破瓷碗、竹木钵来领饭。
也有直接抱着盆、提着锅的。
一时间,三个粥棚前,都排起了望不到头的队伍。
李北玄站在庙前街的案台前,眼见着这人头攒动的场景,心里本该松一口气。
可他眉头却始终皱着。
因为……还是太少了。
就算三口锅分三路开张,各自都排上了几十丈长的队伍。
但仔细一数,真正来吃粥的,也不过三千人出头。
这对一座人口二十余万的大城而言,简直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而更诡异的是,这些来吃粥的人,依旧是以老弱妇孺为主。
年纪大的,有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也有拄着拐棍的老头子。
而中年群体中,妇人则占了绝大多数。
有带着孩子的、搀着病人的、抱着婴儿的……
而小孩更是不计其数。
蓬头垢面、骨瘦如柴。
嘴角沾着米粥,眼睛却警惕地看着人。
看上去人生百态,残酷与希望并存。
令人感慨万千——
起码一旁的赢高治,已经感动的眼圈都红了。
可李北玄的脸色却依旧很冷。
因为他扫了一圈下来,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