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52小说网>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TXT > 第849章 这就是口碑(第1页)

第849章 这就是口碑(第1页)

天灾之年,百姓流离。

灾民一旦四散逃荒,哪怕逃出潞川,逃出晋阳,终究还是要落脚生存。

他们要么躲进山林草莽之中,成为绿林山贼。

要么只能投奔地方势力,或为佃户,或为仆役,或为庄客,或为债奴。

而谁拥有最多土地、最多余粮、最多人手?

不是官府,不是朝廷,而是地方士族。

他们有田庄,有护丁,有钱粮,更有祖宗家法可号令一乡之民。

一旦百姓开始逃难、流徙,士族便会顺势吞并流民,扩张势力。

短期看,是百姓得一口饭吃,是士族显得“仁德广施”。

可长远来看,却是士族之网越织越大,户籍之地再难回流,朝廷手中对百姓的直接统治被进一步削弱。

这不是假设,而是已有前例。

当年江淮水患之后,便有大族私设义庄,安置逃民数千。

一夜之间扩地百顷、丁口倍增。

再往前,武朝初立,北地蝗灾,亦是士族大量收容灾民,借赈济之名吞并村社,最后逼得朝廷不得不下旨重修版籍、清丈田地。

可田地能丈,人的心却丈不回来。

灾年是士族吞并之年。

士族不怕乱,因为他们是乱世最大的获利者。

朝廷怕乱,因为朝廷靠秩序存续。

倘若眼下放任不赈,既挡不住流言,也阻不了士绅扩张,最终还要背一个“坐视百姓流离失所”的罪名。

可若强赈,又怕激怒士绅,打破现有格局。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户部,现在没粮了吗?”

赢世民揉了揉额头,有些忧愁的问道。

三阁老齐齐对视一眼,随后又齐齐摇了摇头。

粮食有是有,但就是不够,而且还运不出去。

户部仓中尚有余粮。

京畿、太原、洛阳三地转运仓,亦尚可调拨。

但若按晋地之需,立时赈济数十万灾民,按三旬定量来算,最多只能撑二十日。

更遑论,如今非止潞川一地有难。

晋西数郡俱受雪灾波及,晋阳更是灾中之重者。

若以一地之策,用尽全朝之储,后续各处又当如何应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